356@365留住黄山松
标签:
365黄山松杂谈 |
分类: 未羊之春华夏腹地行 |
登得黄山,恰有唐杜甫在《昔游》诗中所言:“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良觌(liáng
dí
)违夙愿,含凄向寥廓”之感。虽历黄山之名,但却未尽临黄山之兴。俺们夫妇是以腿脚的伤痛,十分惋惜地留憾辞别了黄山。但终归是登临了一次黄山,还是留下了诸多的随心收纳的图片。其间以松、石为多。为此便选松为主的图片,和石为主的图片各集辑一文,以作记载,将黄山的松石,留在自家的博园。
若
松,早已被古代文人骚客与竹、梅、兰誉为“四君子”,是文人们自喻气质高洁和寄托情怀的首选。
不单儒生推崇松树,文士亦崇之。历览中国文学史,咏松赞松,或以松喻人,或抒怀言志,不胜枚举。魏晋玄风大炽,名士清谈时,以松品藻时人比比皆是,《世说新语》里多有记载。如山公评嵇康:“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庚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孙绰栖隐会稽山,于斋前植一松,常常培土浇灌,邻人高柔讽之:“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无栋梁耳!”
孙绰反唇相讥:“枫柳虽合抱,亦复何施?”“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其《赠从弟三首》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雪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就是用松树来比喻君子的人格,勉励从弟在战乱频繁的艰难时世中坚守节操。勉人亦自勉矣。风骨高标的陶渊明爱菊也不薄青松,多有歌咏,其《和郭主薄二首》之一,就将菊花与青松并誉为“霜下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白居易不仅友松,且亲手种松,并特赋《栽松》诗二首,其一曰:“爱君抱晚节,
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 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
不死会凌云。”表面写松,实乃喻己,托松抒怀明志。李白也有写松名句:“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这不正是其“天子呼来不上船”那傲骨嶙峋之节操的写照么?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松令人逸”,而朱锡绶于《幽梦续影》里则云:“松令人古”,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观照体认松之品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