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94@365南城印象

(2015-10-21 05:04:26)
标签:

365

南城印象

杂谈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入秋某日,小女邀俺与她,共同晨练,绕所暂居地附近,健步走十公里,俺欣然前往。概因这是小女自工作以来的首次。

   过去做不到,一是小女工作是个工作狂,从未正正经经休息过周六周日;二是所居地不在一处。

    晨起,自现暂住地出发,便一路向西,大方向便是草桥区域,沿路景致是俺的首到。俺们便边走,俺便感到,一路的街景,规划有序,绿化有致,整洁宽畅,是俺意想不到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竟见到如此宜居的社区。

    因首次走过经过草桥社区,毫无思想准备做晨练,故没能随身带俺的数码相机,便决意第二天自家在独自晨练,重走草桥社区。于是第二天,便有了草桥社区晨练的在行摄中的快慰,并留下了草桥社区街景图。

 

    294@365南城印象草桥,而早年间,“草桥”对老北京人意味着一个村子和一座桥。地处原北京西南近郊,现系北京丰台新村街道草桥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居混合型社区。系原北京黄土岗公社,现为花乡范畴。按旧京都的称谓,便是老北京的南城概念的范畴。

    一纸北京市行政区划的重新调整,将北京市中心区的四个区变成了两个,崇文区和宣武区分别被它们北边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给兼并了。崇文和宣武,那么富有文化底蕴的两个区名消失了,剩下的是东城西城两个庸常的地名。

 

 

294@365南城印象打开北京市的地图,可以看到,市中心区原来只有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这四个区,它们都处在原来北京城的城墙之内。东城西城,方方正正,以贯通天安门钟鼓楼的中轴线为界,而崇文宣武,却像是垫在东城西城下面的一座基石,东西宽,南北窄,呈扁方形,或者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东城西城的一付厚底靴。

 

 

294@365南城印象人们通常也将崇文、宣武这两个区称为“南城”,将其合并进东城、西城的原因,按政府和规划专家们的说法,是因为这两个区“经济发展落后”。早在2005年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已经向市有关部门提出城区合并建议,他们建议干脆把四个区合为一个区。他们提供的数据是:2003年南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东城区、西城区相比,崇文区落后6至7年,宣武区落后1至2年;……1999至2004年大型公共设施项目在北城的投资是南城的28倍

 

294@365南城印象其实亲身到南城走走,不用了解这些数据,也可以体验到南城的发展落后。这里的房子更多平房,也更破烂,到了晚上连街道的灯光都比东城西城更暗淡,这里住的人,除了北京“土著”,更有很多在北京打拼漂泊的“蚁族”,因为南城的房租便宜。这让人不禁想起那句形容北京城的老话:北京城历来是“东贵西富,北贫南贱”。

 

 

    294@365南城印象旧时的北京城,因为城墙的存在,有明确的地界划分,所以旧谓的“南城”也是有明确地界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北京的“外城”,即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一线往南,永定门一线往北的一块地方。“南城”这个说法应该是从明朝建城时候就有,只是到了清朝给发扬的过大了。

   

 

     294@365南城印象按《周礼·考工记》,记述了一套营建国都的规制:“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北京的设置完全是按照“营国”要求,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来修建的,即以皇帝临朝时的位置为参照,面向的南方为前,是朝廷,背后的北方为市场,左手边的东方建太庙,右手边的西方建社稷坛,俗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这里的前后左右是以皇帝为准的,而不是随意定的。所谓前朝后市,就是说,皇城的前部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皇城的后面是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

 

    294@365南城印象故此,历史的原因,北京一直延续着旧时风水一说,北边上风上水,南边下风下水。京城最南面,一直是草民住的地方,各类商业,娱乐活动都是最差的。即使解放后的城市发展,也是从人多繁华的北部开始,建机场,开发区,高校、企业等等,直至90年代开始,南城才从农村生态转向城镇化建设。

 

 

    294@365南城印象老早的京城,在民间就流传着一句民谚:宁要北城一张床,不要南城一间房。就源自风水上说,面南坐北,北为贵南为贱。作为一座皇城,在营建都城的规划时,营建者便按风水,把城南规划给了贫民居住,长此以往,南称也就成了贫穷低贱的代名词了。

 

 

    294@365南城印象就实际讲,北京讲究坐北朝南,也是地理区位的地势,造成了北高南低的北上南下的大趋势。

    北京自然气候是,冬天盛行刮北风,风自然便从城北向城南吹,由此城南处于下风头;由于旧时的北京,都是煤、柴为日常燃料烹饪取暖,所以致使南城长久以往的空气不好。

 

 

    294@365南城印象北京传统人居造成北城为达官贵人所在,南城为三教九流杂居,人口素质就有着先天的差异。

    即使新中国建都进城以后,行政机关、学校、大型商业区等,又多设在北城;在经济资源投入上的不均衡,更是若雪上加霜一般,加剧了北京“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差异。

 

 


    294@365南城印象旧时北京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谚语,反映的是历史上北京的一种特殊的区域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出老北京内外城的商业经济、政治文化分布的基本势态。

     北京之“东富西贵,南贫北贱”之说,东富指的是崇文门瓷器口一带,西贵宣武门菜市口一带。因为满清入城后,汉人都被驱逐到南城,有钱人都住在东边;西边达官显贵居多,故才有广安门外,其地名便是“达官营”。满清入城,北城所居全是满人,汉人被驱赶至南城,故而汉人为贬满人,则称北贱,这个北就是指现在的东西城一带。而南贫,则是说北京城南,才是平民百姓的所居。
    然,俺所见到的草桥社区的景致,彻底颠覆了上述的概念。只要一地之主政者,乃至当下新居民区的开发者,不从谋取暴利角度办事,立足为民为公谋福祉,那真的是会给人们建设好一个宜居的家园。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294@365南城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