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365涵秋一天圆明园

标签:
365秋色圆明园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晨练,享免费的交通,免费的入园,便有些任性地,随着交通的便利,便进了圆明园。随随性的双腿,便行摄在莫名的快乐中,便将圆明园见到的,那清清澈澈的秋色,收纳进自家数码相机的镜头。
北京的四季,分明的很,若立春夏至秋分冬寒,各有各的味道,但人们较比着还是最爽的秋。秋,天空一碧如洗;秋,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宛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悠闲地散发着自在。由此人们重情于秋,就是秋少了几许:春的羞涩,夏的坦露,冬的涵蓄。若拟人的话,秋有着人的理智:秋的阳光恬静,少许春的骄娇;秋的阳光温馨,便不似夏的烦躁;秋的阳光明快,便没冬的城府。故人们尽爽于秋的宁静,秋的朴素,秋的高洁。
秋是智慧的,在几许恬静中度过,在冷然的淡定中行,随顺着生活。风雨来,便接着;风雨去,便送着;从容着未来,而从不纠结于得失的过往。属于自己的叶子,落了也依然会在脚下;不属于自己的,就静静的让它随着秋风爽利远去;任谁要执着去抓取,反倒震落更多。秋不肖于去对人诉说它的与众不同,静静的来来去去,好像每一年都是一样,照样风来风清,雨生雨凉,满枝的青黄叶片,静静的落下枝头。总是
既至圆明园,见到圆明园的秋色,要深说圆明园的秋色,便从百度搜得大清的圆明园一老主家,世宗宪皇帝雍正在圆明园詠秋的诗。其立秋前写到《立秋前二日游湖亭》:放情幽兴付渔蓑,潇洒林亭乐太和。每踏芳丛寻古句,闲乘小艇泛清波。烟凝翠黛山疑雾,
风蹙斜纹水似罗。深砌蛩鸣残暑退,高梧蝉噪晚凉多。炎云渐敛秋将近,霁景才看夏欲过。静听菱歌音韵好,何须萧鼓济汾河。时至仲秋,雍正帝便写到出《仲秋月夜题于清会亭》:深沉院宇桂香浮,寂寂溪园色相幽。静向庭中持佛偈,闲来月下泛扁舟。云迷入梦林间鹤,浪逐忘机水面鸥。对此清光神会处,岸芦汀蓼一天秋。转眼秋深了,便是暮秋,雍正帝便得《暮秋》:散步御园东, 清溪跨玉虹。一亭风冷淡,叠砌石玲珑。秋老松含翠,霜浓柿缀红。萧然天气肃,云外度征鸿。由雍正帝一秋三时的诗赋看,帝王待秋,与常人没啥的不同,秋在帝王心怀中,同样有着钟爱的情结。
文至此,但凡秋的爽至,便是俺的领悟:生活不是枯禅,一切都是活泼的现成,随它寂寥,随它繁华,随它自在。迟暮的秋,终归并不在意人的取舍,而执意的归属。终归暮色的朦胧,会遮蔽纤尘的绝舞,不醉尘世,不醉人间,最终醉在秋至秋归的行旅中。你、我、他,人生的行旅,虽然所经路途的不同,没有谁是幸运的宠儿,没得蹉跎与坎坷。故人生苦厄需要去度,需要的就是秋的那份安然自在。更需要用心去找秋的那份清爽的明快,而奢求一份秋的清澈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