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鸟缘纳红鹮


日前,微信“甘泉老骥”马友圈,微友马友快乐老家发三张禽类图片,系红色鸟类,附注说明:南美红鹮。俺见图片中的主角通体艳红,较为稀罕;析图片构图,应出自快乐老家,自行手机拍摄;故相询:拍摄何处?得快乐老家回复:动物园金丝猴馆南侧湿地。因俺所见过的禽类,羽毛大多是白、黑、麻色。呈艳红者确为罕见,便决意一探究竟。
恰近几日血糖偏高,便决计故伎重演,前往城北太舟坞,重走“姚安志”小道健身降糖。昨日于此在返城途中,又恰需在动物园公交枢纽倒车,便迈开疲惫勤苦的腿,顺着心劲度进了动物园。按快乐老家提示,寻到了金丝猴馆南侧的湿地,那位来自美洲的贵宾—美洲红鹮。
俺近到时,虽说时至中午,围湿地,确切说是仿沼泽周遭一圈的木栈道上,仍然林立着诸多的“长枪短炮”。诸多的打鸟摄影高手,个个都是神态呈现着昂奋、激奋、兴奋,大有废寝忘食的征候。
俺置身其间,耳边入得影友一词:“鸟缘”,意在解释自己能拍到满意的画面,是一种与鸟的缘分。其实他们所谓的鸟缘,就是影友痴迷于打鸟,有着一种超常的耐心,在寂寞的等待中,邂逅到的可心的情景。
俺是那种类似“滥竽充数”的“打鸟人”,没得什么必须的图片水准,只要打着了,便是快乐的人。故没得耐心,候着可心的画面情景的拍摄。但幸运之神,也有着“天道酬勤”的恻隐之心,见俺如此虔诚地,大中午地赶到动物园起腻,还真的赏了俺一次“鸟缘”:俺逗留在木栈道上,短短十几分钟,将自家的小长焦镜头,从各个昂贵的“大炮长枪”的间隙中伸进去,拍到了处于最佳角度的红鹮。尤其是拍到了,红鹮展翅的图片。
贴图,美洲红鹮。















































































百度资讯:
美洲红鹮(学名:Eudocimus
ruber)羽色鲜红,它们总是成群的在沙滩、咸水湖、红树林和沼泽里觅食,并一起在沼泽中的大树上过夜,因此十分显眼,是栖息在南美洲热带及特立尼达的一种朱鹭。红鹮现今只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到巴西的部分沿海地带,全身上下均为鲜红色,以海里的小鱼、贝类为食物。它们还是特立尼达的国鸟,与棕臀雉冠雉一同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上出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跟鹳鹤等涉禽一样,鹮类鸟都有一张长喙,但比鹤和鹳的喙细,灵巧,前端向前下弯曲,是它们掘食鱼贝的得力工具。当它们站立不动时,它们几乎没有尾巴——短短的尾藏在折叠的翅膀下面。它们的喙细长弯曲,以泥潭中的蟹类、软体动物和沼泽地中的小鱼、蛙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
它们的叫声,高昂而忧伤。飞行时,身影如同一团团跳跃的火焰,鲜红而热烈,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这就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
当它们在空中飞翔时,修颈长腿都竭力的伸直,尾羽张开如扇,双翅缓缓地一上一下地拍扇,优美高雅的造型,从容不迫的飞姿无谁能比。有一双伶仃的长腿,长长的脚趾基部有蹼相连,在沼泽地取食时不会陷在淤泥里。
美洲红鹮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鸟类,也是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它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常结成大群,当红鹮一齐飞起时,好像一片红云飘起,景象非常壮观!
美洲红鹮长56~61厘米,重650克。它们整只都是红色的,在翼端上有一点黑色。它们会在树上筑巢,每胎会产2~4只蛋。它们主要吃甲壳类及细小的水中动物。雏鸟是灰色及白色的,并会在沼泽内吃红蟹,在成长时就会出现红色的羽毛。
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筑巢在9月中旬,产卵从11月上旬到12月下旬。交配5~6天后会产下第一枚卵,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持续19~23天,幼鸟的羽毛在孵化35天后丰满,在75天时就可以完全独立。
早成鸟出壳后的雏鸟,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这样的雏鸟,叫做早成鸟.鸡、鸭、鹅、雁等的雏鸟是早成鸟.
晚成鸟在出雏后到能飞行前近段时间里一直靠双亲喂养,大多数晚成鸟在离巢的时候体重已接近成鸟的体重.晚成鸟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早成鸟,鸟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最常见的,早成鸟有鸡、鸭、大雁、天鹅,晚成鸟有燕子、麻雀、老鹰等等。
有许多鸟类,每年都会在繁殖区和越冬区进行移居,此现象称为迁徙。依据迁徙的性质,我们可以把鸟类分为留鸟、旅鸟和候鸟几种类型。候鸟,再细分可以分为两类:冬候鸟和夏候鸟。冬候鸟是秋冬季来到此地越冬,春天离去的鸟;夏候鸟是春夏季来到此地,秋天离开的鸟,此间它们又身负繁殖重任,因此又称繁殖鸟。 候鸟在依不同季节而从一个栖居地飞到另一个栖居地的过程中,经过某些地区,不在这个地区繁殖,也不在这个地区过冬,这种候鸟就成为该地区的旅鸟。某些鹊类就是中国的旅鸟。
留鸟,顾名思义,它们一年四季都停留在同一个地方,不进行迁徙,像飞行能力比较弱的鸡形目鸟类绝大部分都是留鸟,在一年四季气候都比较温暖,食物丰富的南方,有许多鸟类也是留鸟。
旅鸟则是指该鸟种在此地既不是留鸟,也不是候鸟,而是春秋季节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在此作短暂的停留休息和食物补充,等精力充沛后再继续迁飞。
旅鸟和候鸟都是一种相对的说法,比如红胁蓝尾鸲,对于东北地区来说是夏候鸟,对于中国南方来说则是冬候鸟,在华北地区则是旅鸟,而到了云南西部的部分地区它又变成了留鸟。有的时候同一种鸟的不同种群在同一地区也不尽相同,比如雀鹰在北京,有些是候鸟,有些则是留鸟。同一种鸟的留居情况也会随着气候与环境的变化而慢慢改变,黑鹳在北京曾是夏候鸟,现在一年四季在北京都能见到它们。
除了以上几类之外,我们还可以划分出迷鸟、逃逸鸟等。迷鸟是指此类鸟正常迁徙时本不应该经过该地区,但因种种原因至使它们迷失正常方向而来到此地。这类鸟一般观察到的数量比较少,而且也并非每年均能观察到。逃逸鸟则是指根本不是本地自然分布、不应有的鸟种,而是在饲养、运输、贩卖过程中逃逸或被放生的鸟。它们有可能因不适应环境而消失,也有可能生存下去并建立起稳定的种群,成为外来入侵物种。这也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影响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