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焉支牧人
焉支牧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130
  • 关注人气:1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5@365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2015-04-15 05:04:26)
标签:

365

西北行

祁连山穿越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离开西宁,我们选择了自西宁,至甘肃张掖的直达公交客车,再由张掖,改乘火车去新疆。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此路线,是沿祁连山南麓,穿越祁连山脉。我由于曾在祁连山的北侧放过马,所以极想知道祁连山的另一侧是啥样子。当然,我为此次穿行,做了最坏的打算:路况颠簸,山路崎岖,尤其是在高山上行车的安全系数,担忧到极限。

  事出意外,穿越祁连山的行旅,竟是我们一次正确的抉择。沿路行过,掠过车窗的沿路景致,美不胜收,枚不胜举。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刚刚离开的西宁郊区,我原以为是甚为荒凉的裸山,那知是一长条形绿洲。路边林木丛生,绿茵成行。麦田、玉米地、菜地,浓淡绿色相异,覆盖成片成块,有垄成畦,交相辉映,呈现着富饶与富足。农舍散落其间,排列有序,整洁而显特色,不难看出当地人民的安康与恬然。

  进入祁连山腹地,崭新的公路,盘山而上,蜿蜒而曲折,平顺而畅快,没有一丝山区行车的危险感。尤其是驾驶员的技术与心态,都让人感到由衷的安全。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当车行到祁连山的山川中,半山腰覆满着的黄色的笾麻花,使我情绪激动起来,又彷佛回到四十年前,牵着马儿趟行在笾麻花丛中,在祁连山牧马的情景。这里就是青海农耕区域,与游牧区域的分界点。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车前行向上翻过大阪,就见一片绿茵如毯的高山草甸。远望羊群散落在山腰,牦牛逍遥自在于山溪旁,白色的帆布帐篷、黑色的牛毛帐篷,相当等距的漫布在山脊上,好一派夏季牧场的风光。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广柔的草甸,如星星般点缀着山泉的荧光,由泉水与高山雨水,撕裂开的草皮,裸漏出黑色的沟沟壑壑,纵横交错形成了泊泊的小溪,汇聚而落川底,即成了源源而下的川水。这里既是高山草甸,也是高山湿地。是水草丰美的理想牧场。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当然,此时车恰像行在祁连山山巅上,唯见祁连山的真面目:虽山道的盘旋周折,您才真正领略到,啥叫“横看成岭侧成峰”;祁连山浪峰般的山峦,则都在4000至5000米之上。每座山峰,都会让您感受到啥叫气势宏伟,古人有称祁连山是“石骨峥嵘,鸟道盘错。”这些由大自然凝就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远处还不乏,座座直刺天穹的雪峰,更是有如君临天下,横截华夏的气势。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车行到门源县境内,突然一现一马平川,满目黄色,普天盖地。近前,才看清,那是正处盛花期的油菜地。真有如,上苍赐给了祁连山,满身帔挂的,一副耀人眼目、灿然炫丽的黄金甲。

  车前行至俄堡境地,一副熟悉的地貌,映入眼帘。从此处一直到翻过大阪,直驱扁渡口,就是我当年牧马祁连山的夏季牧场。这里的沟沟壑壑,峰峰岭岭,都曾留下过我的足迹。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我永远难忘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处,一天可以感受到四季气候的牧马时节。当太阳还笑眯眯地望着你时,一阵山风,强迫一片黑云,笼在你的头顶,就会猝不及防地,撒下一阵骤雨,砸向你一片晶莹的冰雹,或者飘落片片如絮的白雪。马儿散落在高山灌木丛中,只能靠两腿,在陡峭的山坡上,气喘嘘嘘地与它们周旋。。。。。。。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出了扁渡口,车停在炒面庄的路边,让人们方便一下。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此时的我,站在路旁,向东远眺,非常清晰地看到山丹马三场的广阔的草原,与油菜地,那就是我曾经撒落过八年青春的地方,他们称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我有些激动地选择了一处最高的坡地,企望看的更远,能看到我曾经牧马的连队。好像此时心底涌出的感觉,就是望见了自己久别的家。我站在坡顶,由衷而忘情的高喊:“我回来了,你听见了吗?”

  (五)祁连山—美不胜收的穿越

 

   补充两点:

   一、我们的公交车,已进入祁连山,一路就在超行着一队,全副武装的武警车队。此时没看过电视新闻的我们,并不了解,这队与我们同行的军人,将影响到我们新疆的旅行;

   二、沿途由于车行适中,并影响我对车窗外风景的拍摄。但遗憾的是车窗让雨尘污秽,拍出的图片非常不理想,但还是可以看到祁连山的真容。

资料: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边缘山系,东西长东西绵延千里,南北纵横交错,屏蔽西北一方,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古匈奴语,意即天山。因在河西走廊之南,又称南山。走向北西西—南东东,长900~10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边以阿尔金山为界,北临河西走郎,南靠柴达木盆地。祁连山是由一系列平等排列的山岭和谷地组成,一般海拔3000-5000米,主峰海拔5547米。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形成的冰川达2859条。
祁连山的河谷洼地灿丽多姿,融化了的高山雪水汇成条条湍流的小河,潺潺而下,其景色雄奇蕴有旖旎,令人如痴如醉。   
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一般而言,冰天雪地,万物绝迹。然而,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因此,雪莲、蚕缀、雪山草又合称为祁连山雪线上的"岁寒三友"。 
祁连山的原始森林景区更是风光迷人,立夏之后,山林之中一片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祁连山的原始森林区内,有15.7万公顷,200多万立方米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有云杉、圆柏、杨树等林木以及鞭麻、黑刺、山柳等灌木。此外,祁连山的密林雪岭之中,还有许多游荡的鹿群或奔跑,或徘徊其间,野趣浓烈,生态优美。

每年,从西伯利亚来的寒流,沿着河西走廊,通过祁连山的千百条河谷壑口,进入山中。寒流来得早,去得迟。祁连山的四季从来不甚分明,春不象春,夏不象夏。所谓“祁连六月雪”,就是祁连山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写照。
祁连山中的河谷和洼地,海拔平均3000多米;而祁连山浪峰般的高山顶则在4000至5000米之上。这些由冰雪和石头凝成的奇形怪状、棱角分明的脉脊,有如用巨斧劈雕一般。至于因高山上终年积雪而形成宽阔硕长的冰川,那是雪山的一绝,面对排山倒海压过来的巨大冰川,可以感到的是大自然的威严,带着一股巨大的生命气息,向它所君临的一切,宣告着什么。上端依偎着直刺天穹的雪峰,下端伸向峡谷谷底,汹涌澎湃的气势,如同跃跃欲次的白色巨龙。
祁连山原始林区,有157000多公顷的面积。森林容积量达200多万立方。是青海较大的林区之一。这里乔木密生,只是树种有限,除云杉(青海云杉)外,尚有圆柏(又称祁连圆柏)和杨树。而灌木则只是鞭麻、黑刺、山柳之类。祁连山林区到处可见参天古木,大都是百年寿星,有的竟达3、4百年。眼下林区供采伐的用材,树龄大都在200年以上。在冰沟作业区,有一棵云杉之王。这棵树最大树周为99厘米,高度为320米。由此可见祁连山原始森林的一斑。
祁连山中多河,这是因为有着终年覆盖的雪山,数不尽的冰川;每当暖季来到,阳光总会融化掉上面的一层冰雪;再加上森林带的降雨,水源之沛,无疑是众河不尽之源。
祁连山中有大面积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这里散布着匈奴、月氏、乌孙民族居住的遗迹,还留下了“金字塔”般的未知小山,还留下了霍去病屯兵养马的山丹军马场,还留下了已经破旧不堪的明长城遗址……
这些都给祁连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祁连山草原是中国最美丽的草原,祁连山清水秀景如画,天高云淡夏如春,巍峨的雪峰捧起洁白的哈达,广袤的草原铺展开千里碧毯,让祁连山的情怀深藏在每个人的心间。

祁连之美,美在山清水秀,更美在奇峰云雾,“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湿人依“。夏季的祁连多夜雨,次日清晨,这浓云厚雾像一缕缕银丝素绕在山腰间,忽而又变成滚滚青烟,在山际间飘逸。不经意中,它会滑过你的脸颊,落进你的心田,身临其境,恍如梦中。天空放晴和欧普山际间的浓雾消失的无影无踪,深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心态各异,与这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交相辉映,好一派高原独有的草原风光。

马可.波罗曾醉心于此,停留长达一年之久。张掖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古称“金张掖”,后改名甘州,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佳句。张掖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98毫米,年均气温7℃。市域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常住人口10万。张掖旅游资源丰富,以大佛寺、木塔寺和镇远楼最为著名,邻县有肃南马蹄寺、山丹军马场、新河驿等景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