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65牧马祁连山(二)

标签:
365山丹马场牧工牧马情感 |
分类: 青春洒落的地方 |
凭心而言,牧马人的装具,面对当时的马场牧马的恶劣自然环境,是非常实用的:
可以自己任选、调教、培育、调换一匹心爱的坐骥,只要不离开马场马群工作,坐骥可以与人一起调动;
挽具、鞍具齐置,质量上乘;鞍具有铁鞍、皮鞍、木鞍之分;铁鞍,一般是做马术表演,或调教生马为坐骑时所用;皮鞍,是赛马速度比赛,或者牧工下马远途轻便用鞍;木鞍,是上马牧马时专用鞍具。
缰绳、马叉子,都是牧工自己用牛毛,搓绳缝制的黑白两色、黑白红三色的,极耐用的,是牧工对坐骑起到装饰作用很漂亮的物件;
冬里,三年一件五张熟羊皮,缝制的光板大羊皮袄;
夏里,五年一件三张羔羊皮,缝制的光板小皮袄;
春夏秋一双长筒雨靴,冬天一双白色高腰羊毛毡靴;
抵夏雨,头顶的是“牛吃水”;(羊毛毡帽)
搪风雪,头捂的是旱獭皮帽;
遮风雨,帔的是一件,晴天二十余斤;浸雨水后,可达四、五十斤重的羊毛毡衣。
牧马的工具仅有一种,那就是马鞭:近尺长、粗过拇指的白腊杆,做鞭杆;熟牛皮割成窄条,象女子编的发辫一样,拧成长近丈余,由粗渐细的皮鞭;一根极细的牛皮条,拴在鞭头,做鞭鞘。
一手好鞭技,讲究的是“稳”“准”“狠”:
稳,啥情况皮鞭都不能离手;
准,看那就能抽到那;
狠,抽到马,马身着鞭鞘落处,便会隆起鞭痕。
牧工对付调皮的马,最狠的方法,是在骑马追逐中,能抽到被追的马耳根处,还不能伤到马眼。
(三)
牧马人的工作方式是:每组三人,在“上马”三天中,每人牧一次白班,夜班同牧。
前半夜,值白班者睡觉,另两人牧马。到夜半换班,值白班者一人值后半夜,另两人睡觉。
马群进食,主要是在前半夜,活动量大,故需两人值更。
后半夜马群饱食夜草后,以休息为主,一人值守即可。
牧工夜间轮休时,找一个背风处,卸掉坐骥的挽、鞍具,带缰绳放其归马群;
以天为房,地为床,鞍具为枕,裹大皮袄为被褥。或和衣而睡,或脱衣而眠,任由个人习惯。
我一般是轮睡前半夜和衣,轮睡后半夜脱衣。因后半夜无需再换班,可睡个塌实觉到天明。
露宿草原,除雨雪风尘天外,那是极爽的享受:
睡觉时,呼吸的空气,伴着青草气息,清新而湿润;时而星空灿烂,时而暗夜深沉;时有夜雨蒙蒙,时有微风徐徐;月初皓月当空,月中亮若白昼;月末月芽斜挂,娇羞可人。
远见的群山屏障,可使你安逸神定;
广柔的草原静怡,可促你香甜入梦。
(四)
牧马人最省心的牧马季节是秋季:百草渐黄,草籽丰实,群马进食的是,草原一年来的精华。马儿采食范围小,活动量也小,爱睡觉,上膘快,。
最烦的牧马季节是冬季:黄草衰败,白雪漫滩。马群躲在冬窝子里,白天耗日头;晚上回马厩补饲草,熬长夜。
最累的牧马季节是春季:大地复苏,草滩返绿,百草茨芽,鲜嫩爽口。吃了一冬干硬黄草的马群,在草滩采食鲜嫩草芽时,欢欣如雀跃,争先恐落后。群马尽贪婪,芽嫩难裹腹。春风带着青草的气息吹来,群马可迎风觅食,半个时辰行走几里地。
稍不留神,震不住头马,它一撒欢,敢领着马群,一阵风卷进麦苗地里抢青吃。那就是十数人赶它们出来,也很难办到。
牧工们在此期间放牧,很少有机会下马稍事休息,整日整夜地骑在马背上不得落地。
夏的草原,百草繁茂、百花盛开、百鸟竟鸣;
天色湛蓝、白云浮幻、雪山远映;
马群逐水草而牧,牧工携帐篷而居,野营、野炊,时获野味而餐;
沐暖阳融融,席绿草盈盈,卧鲜花蔟蔟,闻百灵脆鸣;
马儿若满天星般散落在草原上,悠闲自得、安逸恬然;
或食、或立、或行、或卧;
时而摆尾驱赶蚊蝇,时而交相啃咬解痒,时而卧滚清洁肌肤。
牧工日间毡帽遮眼养神儿,夜间亮开嗓子漫“少年”。(甘肃民歌)
牧马人最怵的天就是雨季,一是初夏的雷雨天,二是初秋的浓雾天。
草原海拔高,初夏雨云骤急,低沉厚密,云雨交织,雷电交加;
惊雷撼魂震魄,电闪撕天裂地;
一声炸雷,群马惊怵,一阵疾蹿;稍不留神,茫茫夜雨,渺无踪迹。
人若懈怠,不骑坐骥,坐骥惊吓,缰绳脱手,随群马逃奔,那留给你的只能是茫然和无计。
人骑在马上,疲倦懈怠,炸雷电疾,坐骥惊怵猛躲,人闪落马坠地,那时的你则欲哭无泪,欲死无门。
你要坠了镫,惊马会拖着你,尸首难全。
草原海拔高,云就是雾,雾就是云。
初秋的大雾,更是低沉浓密的象棉团,往往连绵数天,难分昼夜。
伸手不见五指有些夸张,但骑在马上,不见自己坐骥的马耳,那可是事实。
此时牧马,只能靠听觉,判断马群的方位;分秒不离马鞍,十数个小时,骑在马上,靠坐骥跟着马群活动。
一个班次下来,腰酸腿麻,身重脚软,下马着地不会走道;
进屋倒在床上,饿着肚子就能鼾声不绝于耳。
所以,我们牧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牢骚话,就是“谁比咱们苦啊,天下刀子也没的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