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7.21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是一个北京人,应该记住的日子。自当日上午十点许,小雨淋淋;直至中午渐强;下午延至当晚,那就是一场,六十一年来未遇的暴雨,倾盆而下,骤袭了北京。
网络消息:7月21日,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大降水量。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截至22日17时,在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37人。
其中,溺水死亡25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死1人,触电死亡5人。目前,死者已有22人确定身份,其余15人正在确认中。
最应该让北京人记住的就是:在抢险救灾中,房山区韩村河副镇长高大辉、燕山公安局向阳派出所所长李方洪、密云县大城子镇镇长李建民因公殉职,见义勇为,为民牺牲。
据新华网北京7月22日文:中雨、大雨、大暴雨……雨量越来越大;蓝色、黄色、橙色……预警层层升级。21日,京城降下自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场雨,3万余人转移。全城进入应急防汛状态,交通、公安、消防、防汛、排水、急救等多部门联动,为雨中被困的人们送去温暖,维护着这个特大型城市的正常运营。
北京交管部门21日启动雨天一级加强上勤方案,7000名交警全警上路,重点加强对高速公路、主要干道、山区道路、场站周边等重点道路易发生积水的点段的巡逻管控和秩序维护力度,将强降水给城市交通运行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一些积水路段,交警站在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做标杆,引导车辆顺利通过。
这次大雨,对北京整个城市来说,是一个经验和教训,这么多年来,这样大的一个城市,拔地而起,高楼成为了现代化的标志,但是现代化的标志,不仅仅是地面上的这些,可以看得见的,其实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标志和因素在里边。我们的高楼建起来了,但我们的基础设施如何?我们的交通建起来了,我们现代管理的能量和方式如何?
华丽光鲜表面的背后,却是污浊的心,这样的城市浮于表面,根基不牢。城市,是用来做什么的,不是用来规划的,不是用来发展经济的,而是让普通人能够便利地生活,能够尊重环境生态与人文生态。雨中看“海”并不浪漫,只有让普通人享受城市里的生活,才能制造出真正的浪漫。毕竟只有人们的安居生活,才能让城市更美好。
此次暴雨,见证了北京的公民精神在成长,而社会管理还落后。这次北京的暴雨,民众也有自发的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遇到灾难的时候市民守望相助,这是公民精神的成长,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但是,如果像这样的一个灾难,所有的信息、情报如果只是通过市民本身相互来发送、相互告知的话,确实是非常不够的。
因为现在他们自发的行动并不能够代替有关部门,特别是应急部门的工作,最专业的事情还是由有专业的部门来做,这样的话它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防范意识或者是应急行动。所以,一方面市民们守望相助是公民社会的成长、公共空间的建立,而且将来还值得继续发扬值得赞赏,另外一方面也暴露出来一个问题,信息不是非常的透明或者不是特别的清晰,这一点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是必须要改进的地方。
俺此文发在今天,是为了前文的连续性,故迟发了三天。
俺没得新闻敏感性,没得献身公益的救助能力,故只能安逸在三环边的家中,据九层之高,隔着窗户拍到几张三环主路,北向南去处的堵车车龙的图片。堵车车龙,罕见至第二天凌晨两点许,才疏导开去。
贴图,见证7.21,记住7.2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