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柳圆明园

标签:
北京圆明园春雪碧柳摄影习作原创休闲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圆明园,盛于康雍乾三朝。康雍乾三帝,都曾多次巡幸江南,故将江南所见别景雅境,多仿修于圆明园中。
由此,圆明园多池湖之豁达,沟渠之曲折。环池湖,沿沟渠必装点垂柳,故圆明园垂柳依依、曼曼之盛,非其它园林可比。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柳既是普通的树种,更是古老的树木。柳,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起,就与国之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柳,在文人诗词歌赋中,有时绘形于谦谦君子,有时惠色于依依妙女。或淡定若君子斯文,绰立溪边,观夕阳唱晚;或婀娜若淑女窈窕,舒展长袖,舞朝霞舒曼。
柳,在墨客水墨丹青中,永远是以柳絮如烟,点缀春的明媚;永远是以柳条随风,蕴涵春的清纯。
柳,之所以为国人倚重,首先是其为春的使者。俗语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当北国冬的完结,河尚未开,雁也未归,柳就先于其它树木,而翠于梢,碧于条,垂于青。
阳春的三月,华夏的北方,无论是荒漠戈壁,黄土崖畔;还是湖岸河堤,地头道旁,……。在每一块植物可以生长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绿色的身影。
是柳,最先在春寒料峭中,弹拨出春的序曲。让阳春三月,充溢着清新、恬淡、妩媚的诱人风韵。
柳的气质,若天然中带着一抹明丽,是明心而又明目的那种明,是凌波横塘的那种丽。当人们动情地一回眸,就会在自己的记忆里,镌刻下缭绕挥之不去的,那种二八少女的美。
柳的性格,无时无刻不透漏着,其它树木难以比肩的那种大气、亲切、顽强的生命张力;而又流露出,举手投足之间,天然的一种矜持,天生的一派倜傥;纯朴的清丽中,自有一番柔弱无骨,窈窕轻盈的飒爽英姿。
其最为人看中的是:它貌似柔弱下,含蓄着坚强的内心,年年顶着早春的寒气,将坚贞不渝的生命,化为绽开的音符,谱写出振奋人心的迎春曲。
其更是不择荒野寒地,能随性随意呈现万物的生机。能自自然然地生,能风风雨雨的长,即使折一根枝条,插入土地就能扎根成活。
就可以诗意着江南风情,就可以点缀着北国春光。
它不乏荷花般的高洁,黄土般的质朴,枫叶般的热情,松柏般的坚定。赋予阳春三月,满目的绿色,氤氲一次极圣洁的洗礼。
它们用一种茂盛的思辨,畅想着着阳春三月的朦胧与渴望;
它们用一种坚韧的激情,抒发着天地亘古的博大与无垠;诗意着大自然沧海桑田变迁的感慨。
让每一个踏青追梦的人,都会从它袅袅婷婷的存在,看到阳春三月,山明水秀,满目翠绿,泼墨如烟……。
直至恍若与春柳浑然一体,更新焕发出在新的一年,更该赋有的生机。
在它们身上,有青春的热烈,有柔顺的文静,有含蓄的哲思,有妩媚的涌动。
有多少孩子,曾在它的梢头吹响过柳笛;
有多少牧人,折下那绿茸茸的枝条追赶着牛羊;
有多少少妇,把柔韧的柳枝编成能遮风避雨的草帽,为即将踏上远旅的心上人,送上一片爱意……。
当春雪,覆落在柳的周边,柳的躯干,柳的枝杈;并将柳那碧绿的垂条,裹覆上晶莹的雪淞,更是青翠飘逸,碧绿迢迢,真是一幅幅娇柳漫雪图。
敬请各位造访的博友,感受俺在圆明园,所行摄的白雪翠柳图:
今逐风寒俏翠芽,
忽如春分瑞雪压;
喜游皇苑满目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