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敬礼!

(此图为侯伯明老师,昨天刚刚发给我的近照,恭挂博园。)
昨日,收博友陈红纸条,知是我的初中老师侯伯明之女,便立即回复了我的联系方式。待昨晨九点许,家中的电话就响起来,我抓起电话忙不迭地问:“是侯伯明老师吗?”对方清脆、熟悉的声音问:“你怎么知道是我?”我笑着答道:“我同您一样,期待着您的出现。”对方一阵爽朗的笑,还是那样亲切,还是那样快性,还是那样开朗,还是那样......。

一切都还是如昨天:侯伯明老师,是我们六三年入学,北京日坛中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具体应该是负责,俗称大队工作。后来随着我们年龄增长,继续负责学生共青团、学生学生会工作。涵盖学生的社会活动,思想教育工作。
那时我们还是孩子,并不十分了解一个有着家庭,有着子女的青年教师,为了将自己分工的工作做好,是需要多大的付出。当我们自己成家立业之后,才真实地感受到,侯伯明老师当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确实值得我们钦佩。
侯伯明老师当时所有要开展的工作,绝对不同于任何其它任课老师,她必须在我们学生,正常课时之外才能开展自己负责的工作。所以她为领导好日坛中学的大队工作、共青团工作、学生会工作,就必需比任何老师,都要晚于下班。换句话说:她的工作是没有八小时概念的。
当我在初一第二学期当选大队宣委后,几乎手把手地传帮带,教我负责起日坛中学的少先队宣传工作。自成立小小报道组,到建立学校板报、广播站,没有一次她在放学后,不是陪着我们或开会、或改稿、或抄写板报,直到我们离开学校。我记不得有多少个周日,那时仅仅每周一个休息日,她都是主动与我们一起做好各项宣传工作。

记得别的老师,大多都能休个完整的寒暑假,可侯伯明老师不行。她越是学生们的假期就越忙,因为大多数学生的社会活动,都是寒暑假开展的。在她的努力下,日坛中学的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日坛中学的少先队鼓号队,领先于北京朝阳区的任何中学。凡北京大的庆典活动,都是朝阳区指定日坛中学的鼓号队参加。各学科,都建立了相应科目的业余活动专业小组,若英语、生物、地理、美术、音乐等等。尤其我参加的朗诵组,是侯伯明一手主抓的,我们的诗朗诵《少先队之歌》,曾参加市中学朗诵比赛,获得过第三名。在此基础上,又扩大组建了日坛中学的学生话剧团。这些个学生活动形式,活动内容,那得需要侯伯明老师,付出自己多少业余时间,付出多少个人精力,只有我们工作后,才极其深刻地理解到。俗语说:“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由此我想藉此,对侯伯明老师说:“不成长为人,不解老师恩!”

(
图片说明:此图为北京日坛中学,当年全体老师到周口店煤矿参观合影留念。前第三排左起第八位,即侯伯明老师。后一排右起第三人,即是恩师焦仲元。前二排左起第五人,便是师恩若慈母般的张健老师。)
博文至此,我本人不想谈,对侯伯明老师的个人感言,只想告诉那些不了解日坛中学的人们一句话:“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日坛中学六六届初中毕业生,虽说是日坛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因为文革,并未正常完成各自的学业。但从我们这一届毕业生,素质是好的,为以后日坛中学成为北京朝阳的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要源于,我们当时那些教师们,都是如侯伯明一样敬业的老师。正是有着他、她们的那种,时代所赋予的事业心、责任感、主动性、自觉性的特质,加之忘我的付出,才有着我们的事业心、责任感、主动性、自觉性的特质的传承,以及后来日坛中学成为名校的辉煌。
几十年过去了,再见老师,唯有敬礼!
五指并拢,高举头上,致以少先队的敬礼!
我们虽然胸前不再佩戴红领巾,但我们的一生,却永久牢记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的一生,无愧当年老师们的教诲:热爱人民,一直都是挚诚地为人民服务。
此时正值上元节,在此恭祝各位原日坛中学的老教师们,节日康健心怡,夕阳无限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