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画廊青白口

标签:
北京延庆百里画廊乌龙峡谷旅游摄影习作青白口杂谈 |
分类: 在行摄中快乐 |
青白口一词,于大多数人来说很生僻,我也是自百里画廊得见青白口后,才整明白了什么是青白口。
这还是得感谢我们包乘的的哥,当我们自龙王庙游玩后,他载我们去硅化木地质公园的途中,突然在黑河边的一处空地停下,说:你们下车,此处有一景,就是青白口。我们走到河边,望着大雨过后,河水暴涨的黑河,唯见浑浊滚滚的黑河水,不知所措。的哥遥指黑河水的斜对面,说:你们看,那里的水清不清?那就是白河水。我们随他所指,果然才发现,有一股清澈的河水,从另一条小河,在一处三角地势,融进了滚滚的黑河水,这才明白青白口的意思。
青白口,就是两条河流交汇处:一条河水清澈,称之为白;另一条河水浑浊,称之为青;故曰:青白口。
泾渭分明这个成语,源自一大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成为关中八景之一而闻名天下。
那还是三十多年前,我探亲至西安,到渭河边游玩,曾亲眼目睹了不甚分明的“泾渭分明”。那是因为我见到泾、渭河时,不是汛期,汛期的泾、渭河水暴涨,清浊差异很大,才可得见:“泾渭分明”。
当我见到青白口时,感觉与泾、渭之汇的差别是:前者青白相溶,后者泾渭分明,其原因就在于量。前者的清澈白河水流量,明显小于浑浊的黑河水,故清澈的白河水,融进了浑浊的黑河水。而泾、渭之所以分明,就在于泾、渭相汇时,两条河流的河水流量相当,故才会在相当一段河床中,呈现出泾渭分明的景观。
话说河南桐柏县有个淮源镇,此镇有一著名的自然景观 —
江淮鸳鸯池。那是并列三口池塘,东边的两个池塘清澈见底,西边的一个池塘却浑浊异常。在很久以前,桐柏山有东、西两个部落。有一年天久旱不雨,东部落首领桐花姑娘,便约西部落首领柏子,一同到山上去寻找水源。他俩找到了水,但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山下。
柏子之妻寻夫至此,见状误认为柏子和桐花有染,顿时醋性大发,大吵大闹,最后找到盘古奶告状评理。盘古奶就把他们三人还原成水,以水清浊来判断是非。柏子和桐花变成了清澈见底的池塘,而柏子之妻的池塘却浑浊异常,如此一来,是非对错便一目了然。
后来大禹治淮时来到这里,听了这个故事,感慨地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宜合流!”
但是经过此类事件后,人应该更加坚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当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一定要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也许有些时候,我们不被别人理解,或者是让别人误会,但是只要我们想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就会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