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 乐 工 坊


电视天天看,但许多综艺节目,是如何制作的,却不是很清楚。上周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北京电视台新址的演播室,确切地了解了综艺节目的制作全过程。

这款节目,就是北京电视台BTV秀场,最近开办的喜剧世界,与本山快乐大本营的部分演员联手推出的,五里屯社区系列小品剧。

通过此次观摩,最大的感受就是:电视赋予电视观众的快乐是制造的,它与电影不同之处,仅仅是规模与相关的技术手段各异而已。因此,若将电影视作娱乐工厂的话,电视的综艺节目制作就如作坊。它的每期节目,仅仅是脚本的区别,在相同的导演、舞台、布景、灯光、主持人、演员等程序下,生产着招乐(胖丫的台词)的节目。

简而言之,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就是三大条件:一、硬件。演播厅、厅顶灯光、舞台布景、摄制器材、音响器材等;二、软件。创意、悠头、脚本;三、主创人员。制片、导演、主持、演员。三者共同的默契组合,创造出电视的收视率,尽可能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扩大自己节目的受众,给各种商品广告,造就收视面,以从做商品广告的企业,回收自己的最大的经济效益。

当我走出北京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时,较比清楚了,电视台的业者们,就是充分利用电视,这种传播面广的媒介,为观众制作着快乐,用胖丫的台词说:就是招乐。也就是招乐作坊的生产方式、生产流程:好的创意—好的创作集体—好的硬件—好的节目—创造了一种无形的价值:信任,吸引最大值的受众—接受商品广告—分获企业商品销售的部分利润。

但我也想到了,招乐作坊的从业者们,同样也具有烦恼:那就是现代受众的不可确定性,与同业者们的竞争。
也同时理解了,原CCTV的一款极其热播的栏目——《实话实说》,为何说不下去了。其主持人为何传闻,得了忧郁症。招乐作坊的业者们,不仅只考虑受众们的乐,还得顾忌社会层次的寓教于乐。不管任何电视节目,都不可以脱开“维稳”这个大主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