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杂陈(三)

年,过的是乐,这是华族的共识。但有些人怕过年,我却深有体会,原因就是人们将春节的淳朴,掺进了名、利的动机。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在青、壮年时,调回故乡工作。那个时期,还真的有过怕过年的经历。尤其是再也不像儿时那样,盼着返回村子过年。即使不得不回村给叔叔婶婶拜年,也是从村后的小道,悄悄地进村潜回叔叔家,尽量不让叔叔婶婶散布我回家的消息。初一的早上,绝不登任何亲朋陆邻的门,与任何人拜年。即便有人来叔叔家拜年,也是躲进里屋避而不见。
不怕您看了本文笑话洒家,缘由有两个解不开的心结:
一是囊中羞涩。那时我靠工薪过活,每月三十大几元,只能保证在城里过日子,积蓄不是很多。可回家过年,您工作了,就不能像儿时返乡,见了亲的热的,白嘴叫一声:“爷爷奶奶、叔叔大爷”的混过去。毕竟那时是吃官饭的,挣了薪水,回家登门见长辈,多多少少得带点孝敬;见了当家子小辈,人家叫您一声:“大哥小叔”啥的,您得回赠块糖吃,递合烟吧。您想我有十二家当家子的爷爷奶奶的辈老人,三四十个叔叔姑姑辈人家,一家一包糖,一人一盒烟,我哪备得起。小半年的工资,也打发不了一次过年的人情钱。
二是怕揽闲事。那时物资匮乏,凡是农村人所需要的生产生活必需品,您没熟人没路子,您是啥也买不到。乡里乡亲的都知您在城里上班,认定您总比他们人头熟、道多路子宽。因此每当他们遇到大事小情,缺个啥东西时,必会想到您,托您去给他们办事。您办事,办成了,您自己就欠下了人情,这人情您自己还得惦记着还。全村、本姓这么多家人家,全管管不过来,不给谁办事就得得罪谁。即使至亲好友,您管了十次,您有一次不管,或者没管好,您照样得罪人。您想农家的事都是难事,托到您门下,是看的起您,您要是事事回绝,您还有脸回那个村吗?春天里买化肥,秋天里办嫁妆;夏天里孩子要在县城上学,冬天里要备来年盖房的料,您要热心揽这些杂七杂八的农家事,那就没个完。何况有些事,还要违规、违纪、违法,根本不能管。索性谁的事也不管,谁家的事也不办。
为了这个目的,春节回叔叔婶婶家,也只好灰头灰脸的偷着回。大过年的,任谁家也不登门去拜年,省得给自己没事添事,最多就是落下个无情无义的坏名声。
在县城里过年,这拜年绝离不开利和益,谁离公权近,谁家登门拜年的人就多。凡廉洁奉公的干部就怕过年:自己凭本事吃饭,决不趋势借拜年巴结上官,也绝不借拜年敛财。凡心活胆大的干部,必喜欢过年:借拜年逢迎上峰,借拜年收敛钱财,借拜年广结私谊,借拜年疏通关系。但凡在县城过年,大街上出镜率甚高的人,年后必有大收获。有些难自律权高位重的干部,每逢过年有两个显要处:一是自小年二十三起,家门口就会车水马龙客必盈门;二是过了正月十五,家门口的垃圾箱,必会堆积着发霉变质的成盒糕点、整只的鸡、成条的鱼。
我最敬佩的一位长辈,就怕过年。他是我父亲的发小,我也称之为叔叔,他曾是我们县的父母官,他就怕过年,尤其是过初一。我曾记得那一年,初一一大早,他就敲开了我家的门。他一进家门就说:大侄子,今天我在你们家呆半天行吗?我诧异地说:咋不行,我还说一会去您家,给您拜年呢。他笑着说:得省了吧,你记着,以后别在初一给我添堵去。
这个年的初一,我为了陪他,任谁家也没去拜年,任谁登门我也没留吃饭,唯我们爷俩下了半天棋。事后他跟我讲:他就烦这个拜年,凡登门的客人,十个有九个会在年后,给他摆个难题等他去答,索性就躲了不见倒是省心。后来党的组织部门,发现了当地干部就地做官的弊端,就制定了异地做官的政策。我这位叔叔就调到外县去工作,临行前他把我找去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到你家去过初一吗?就是你从来不跟我提要求,人活着就得靠自己真本事做事过日子。他还告诉我:人随事业的发达,随自己掌握公权力的增大,亲朋好友必是加法;当自己逐渐日趋薄西山时,逐渐远离公权力时,亲朋好友必是减法;直至儿女结婚,身边就是一个老伴。
过年杂陈至此,我劝那些热衷于拜年的忙人们,在拜年的闲暇之余,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一段话:“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年,不管您现在怎么拜,老来最后也就是:几位老友,几杯老酒,几句老话,一个老伴,了此残生。
得,大过年的,杂陈还是图个喜兴好,结尾就用明叶颙的《已酉新正》一诗结吧: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