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
三 隐


雪窦山真正名闻遐迩于世的,我感觉当属幽谷飞瀑的雪窦三隐。
我们顺山径,自妙高台,向后山走近五公里,就首先见到的是弥勒谷。
由弥勒谷下行不远,便是著名的下隐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幽静:一路沿略微潮湿的山径前行,空气清新润泽,山谷唯闻偶尔阵阵清脆的鸟鸣,再无杂音,此时才领教了何谓空谷幽深。加之林木葱茏,翠竹时断时续地蔽日遮天,路无行人,唯我们夫妻独行其间,心中不免平添几丝惬意。
若不是半途结识两位,来自河北的同乡旅人,搭伴而行,我们还隐怀几分怯意。恐怕难以坚持走完,位于雪窦寺西北约1.5公里,东吞、班溪两乡交界处的雪窦三隐。
雪窦三隐,是指涧水从东乔村下流,形成的三级瀑布。被称作为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中隐潭以清秀取胜,下隐潭则秀奇双绝。
返京后,查资料知:
上隐潭,位于东乔车站西南角,从崖上通向深潭石阶216级,陡壁深塑9青苔斑班,苍松挺立石隙。涧底碧水深潭,南有水泥平桥,瀑布循崖倾落,高约49余米,呈条线状,铿然有声。凭栏仰望,水沫溅衣,凉气沁心。潭北崖原有龙王庙,相传北宋皇桔年间(1049年至1054年),朝廷遗使至此投金龙玉简于潭中,祈雨抗旱,故昔日称此处为龙潭。

中隐潭,自上隐潭下行约500余米处,浓荫覆涧,涧有巨石横卧,瀑布从巨岩俯冲而下,呈横幅状,水沫随风飞溅,似雾如雨,富有溪谷野趣。

下隐潭,从中隐潭沿小径下行约500米处。有巨石,宽9至12米,旁石笋,高20至24米,人称石笋峰。峰底中空,一半覆盖潭上,犹水上广厦,瀑布横倾潭处,仰视如彩云横空,绚丽多彩。集峰、洞、潭、涧于一境,风景独秀。胡行之《下隐潭》诗:“百尺银涛挂石飞,苍崖翠壁紫岩扉。四时不息雷鸣耳,六月寒生潭上衣。”
说明:图文逆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