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韭园,见证沧桑
我们参加评选“北京最美乡村”活动,最后一站就是韭园。韭园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王平镇,地处燕山层层叠叠间,如同它自己掩隐着无数沧桑一样,掩隐着自己秀美的嬫姿。

此行同姚兄、老蒋夫妇、老蒲、秋霞君、及我们夫妇,相约苹果园乘929公交车,至下车。下车即是美景使然,山川佩翠绿,川谷漫碧水,睡莲摇水面。您只要走到公路对面,就走进韭园的疆域了。此处提醒您:进韭园的山路,在半途有个分叉,一个是盘山老路,一个是刚开辟的新路。走那条路都行,各有各的景。顺路灯前行,即是新路。

韭园村,南依九龙山,北临永定河,处在一个南高北低,四面环山的一个山凹里。九龙山海拔898米,绵延数十里,九龙山原本和妙峰山是一体的,在一亿年前,永定河山峡开裂,把妙峰山的一半推向了南边,就有了民间九龙山和妙峰山是姐妹的传说。

韭园村实际上是由东落坡,西落坡,桥耳涧,韭园四个小山村组成,现在合称为“翠泉村趣园”。据传这里的百姓以种植蔬菜为生,主要以种植韭菜为主,并且以种韭菜而闻名,并将韭菜提升附加值,善做韭菜酱闻名于京师,故取名韭园村。

韭园村东南距门头沟区政府驻地7公里,西北距王平镇驻地3.5公里。村域面积合计1平方公里,聚落沿河谷呈带状分布,海拔180米。韭园四季歌“百花争艳春耕忙,艳阳高照夏风光,硕果累累秋景爽,蓝天白云冬气象”,确切描述了韭园村的四季自然风光。

走进韭园村,您就会立即感受到古朴与整洁。那老北京雕梁画柱的老宅院、现代都市型的柏油马路、路边的潺潺小溪,山坡上的淙淙泉水,都会留驻你的脚步。走在村间小巷中,民居分布错落有秩,无处不使你体味到幽静与清新。

耳涧村——家家户户门前院后都有桥,大小桥的数量之多,远近闻名,如果站在牛角岭关城上往下看,整个桥耳涧村形象象人耳,故而取名桥耳涧。
东西落坡——这两个小山村在九龙山山跟,大沟小渠到处是清清的泉水。旧民谣说得好“有姑娘往落坡给,哗哗大清水,小葱拌菠菜,你看嘚不嘚”,从而证明这里的泉水资源丰富,过去人称东西落坡为涝坡,到南宋时期徽钦二帝落难到此,变为落坡,东为东落坡,西为西落坡。
韭园村自然风光,成就了一个天然大氧吧,在这个优美的小山村,居住着157户山民,共计457人口。

这里的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各种树木的种类繁多。色红味浓的香椿、味美玲珑的樱桃,远近驰名国宴贡品的京白梨、酸甜可口的大杏。村边山坡上,还有一种时髦的野果,就是在满人手里耍玩的文核桃,不过要等到秋季才可见其真容。韭园村的韭菜,更是村民走向市场的热销产品,那真是纯天然无污染,食之韭香浓郁,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韭园最大特点,就是能够让来访的游客,在小山村里,无限体味、感受、见证历史的沧桑:
桥耳涧有象征刘、关、张忠义的三义庙;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著名天然韭园溶洞;
古代军事遗迹碉楼,共三层,方孔用于通风、透光、是金国时期站岗放哨的设施;
千年古道,流淌着古道西风瘦马的畅想,古道悠悠担起大漠与京城的通途;
蹄窝密布的牛角岭关城,见证着昔日,经由此处的马帮驼队铃响清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村民世代相传,述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在此写实的“秋思”,更是记载着世事沧桑千古绝唱。
韭园村,见证着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共存、描摹着乡村的风土人情;您到此,能够见证韭园生存轨迹,探寻韭园未来走向。
韭园村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清新宜人的空气,如今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和民俗采摘旅游业。穿村而过的悠悠古道、蹄窝密布的牛角岭关城以及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一幅京郊绝佳的景致。
韭园村已逐渐建起了百亩京白梨园、百亩核桃园和30亩杏园。由于用山泉水灌溉,果实个头硕大,绿色营养益于人的健康。果品采摘期从每年4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秋季,村民仅此年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

到过韭园的人说:“我好象真的到了世外桃源。”
您静坐在村中树阴下,以获得的神清气爽的心态,看山川秀美,赏净水纯清,嗅瓜果飘香,享环境幽雅;看村民和谐,感管理有序,证干部廉政。
那真是:“劫火烧残变陵谷,浮云阅尽经沧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