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古宅



南窖镇水峪村,较突出的内涵,是三古:即古宅、古碾、和古幡。
古宅、古碾都见识了,唯古幡,因逗留时间短促,遗憾未能见识。只拍到了该村,极具特色的女子古幡队,平日里训练的,高高建在山坡上的场地。

按古宅、古碾、和古幡的顺序,本文先简介水峪村的古宅吧。
因时间局限于公交车的稀少,故我们是在匆忙中,草草地浏览了水村古宅。返京后,查阅手头少量资料,有以下几个感觉:
一、房山南窖水峪村的古宅,在中国民居,逐水而居的意义上,完全胜过,门头沟斋堂川底下村的古宅。后者是建在古商道上的村落,而水峪村则是先民,为生存拓土进山,依水而居的典型范例:南窖,窖是水窖;水峪,则峪中水丰。就现在村中,现存遗留的先人所建排水设施,也说明这里过去,水是充足的。这里的先民,既享用了水利,也规避了水害。

二、水峪古宅,胜于川底下古宅的另一个特点是:后者是依村中,当时居民的各自财力,趋山势而建,而乏统一规划;而先者则是全村,为了有利于全村居民长久生存,着眼于风水,顺太极图,而统一规划。这在旧时的村落建设,实属罕见。我国民居,先民很讲风水。但大多都是从自家建房考虑,很少从整个村落的建设,有意识地去趋从风水而规划。就此一点,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再来水峪,踏踏实实住下来,详考了。

三、水峪古宅,还有一个特点,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在民居装饰上,极其注重家庭伦理的教化。尤其是符合了我,关于家庭教育,须注重“耳熏目染”的见地。证据就是:一是门侧的基石,都是警词刻石,诸如:“居仁”;

二是正房前门窗下,大多都镶嵌着,关于修身处世的,中国传统故事绘画。联想时下,人们只拼富有,为了让自己先于别人富起来,从根本上丢弃了,中国先民讲究的,为富不能不仁。

综上几点感触,水峪村的古宅,若请高层次的民居专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会发现更多的新看点。
简而言之:北京燕山深处,蕴含如此古村落,那就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先民,为了个体的生存,为了群体的繁衍,在民居建设中,而表现出的,无以伦比、尽善尽美的创造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