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道》第九篇 •孔子及《论语》论师道

(2016-07-20 15:26:55)
分类: 温“师”知“道”
师道》第九篇 孔子及《论语》论师道

  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被奉为圭臬(guīniè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今天看来,仍然有许多内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闪烁着科学和智慧的光芒。
  1、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孔子认为,通过兴办教育可以对国家和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由仆。子曰:庶矣哉!冉由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即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特别重视学生思想品格和伦理道德教育,并将其放在首要地位。《论语》多次提到要致力于培养君子成人。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他的教学内容相当多的是以道德教育为统领。《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与操行、道德、礼义有关的内容占很大一部分。他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关于这一点,《论语·学而》篇中讲得就更明确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弟子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要谨慎、诚实,广泛地友爱大众,亲近仁德之人。做到这些之后,有多余的力量,再来学习文化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的渊源。
  2、教育对象是有教无类。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指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说,无论贫富、贵贱、智愚,只要带一束干肉作为学费,有志于学,都可以收为弟子,施以教诲。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教育革新。它冲破了此前学在官府、只有少数富家子弟和官宦阔少才享有受教育权利的樊篱,以实际行动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倡导平民教育。孔门弟子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既有鲁国权贵之子孟懿子,又有贫且贱的颜渊、仲弓;既有家累千金,结驷连骑的子贡,又有曾为罪犯的公冶长。
  孔子收子路为徒还有一段故事:有一天孔子走在曲阜街头,看到一个年轻人,头插公鸡毛,身披野猪皮,带把剑,像个不良少年的样子,那就是子路。孔子问他,你怎么不来跟我学习呢?子路说,何必学习呢?南山有竹,资质非常好,砍下来当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子路认为自己就是南山的竹子,天生资质很好。孔子对他说,那么你把南山的竹子前面削尖,装上箭头,后面插上羽毛,不是可以射得更深吗?子路立刻懂了,他说就算我资质好,稍微加上后天的磨练,可以有更杰出的表现。就立刻拜孔子为师。
  孔子这种不分华夷,无论贵贱,广收学徒的做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这也显示了一个伟大教育家的宽广胸怀。
  3、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宋代朱熹对孔子教学经验的经典概括。《论语·雍也》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中等以上才智的学生,可以给他讲授比较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才智的学生,则不宜讲授高深的学问。孔子非常注意观察学生,对所有学生可谓了如指掌,他曾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学生同样问孝、问仁、问政,他的回答往往因人而异,繁简不同。在子路与冉由探讨闻斯行诸?同样问题时,他的回答竟然迥然不同,他的解释是,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好勇斗狠,孔子就避其锋芒,谆谆诱导,以礼相待,宽大为怀。使子路幡然悔悟。由此可知,学生千差万别,教师就应该胸中有数,既不能拾优弃劣,又不能良莠不分,最好是各有所得,统筹兼顾。
  4、教学方法是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善诱人就是启发式教学,是孔子首创。《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学生必须要有疑问,然后老师才加以引导。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我不去引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我不去引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告诉他一个角落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如此,我就不再多说了。此外,孔子还讲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己推人,取譬喻义,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等多种诱导方式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孔子还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并且要做到学以致用。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孔子曾提出为政在人举贤才的主张。子夏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孔子的教育目的加以概括。尽管对这句话的解释分歧不小,但将学习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则是毋庸置疑的。做官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的人,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应该被授予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邦的贤能之士。孔子认为,子路果敢大胆,子贡通达事理,冉求多才多艺,从政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论语·公冶长》说: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公冶长可以让他到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管理军费,冉求可以让他到一个有千户居民、百辆兵车的地区做地方官,公西赤可让在朝廷上办理外交事务,接待来访宾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