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星卡评价源于我2002年在瑞安安阳实小时的创新,该星卡评价制度先后经《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报道,我也曾在《小学德育》、《中国教师报》发表过经验文章。2011年到建设小学之后,总结十年经验,研究修订了评价方案。2012年4月,我在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年会(深圳)的校长论坛上将星卡评价制度予以介绍,受到一些与会校长好评;8月,我在“影响中国·第一期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暨中国名校研究会卓越校长高峰论坛”(南京)作二小时的报告,其中讲到该评价制度,一批校长与我联系希望借鉴该制度。特在此公布方案文本,欢迎全国同行借鉴。
温州建设小学学生“星卡”激励性评价实施方案
一、“星卡”评价的理念
1、教育重在培养人格,而人格完善需要基础、习惯与情商。人的成长与幸福人生,健全人格是前提,教育要关注孩子的人格完善。基础指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习惯主要为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情商重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感恩心、责任心、耐挫折能力等。
2、尊重与要求相结合是教育永恒的法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只有尊重也不是教育,教育的艺术重在尊重与要求相结合;规则是实施要求的基本方式,但规则的教育要基于对儿童个体的尊重,当规则与个体矛盾时,教师要学会等待,要从儿童个体健康发展的角度灵活处理以体现育人为本,而不应强调规则而目中无人。
3、评价要基于儿童生活的原生态给予个性化的激励,而不应该是设置一个或多个标准,并以孩子是否达标来区分优劣。每个孩子的生活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其生活状态也是多维度的,如果定几条规则给孩子达标,这忽视了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是对孩子个性的不尊重,也容易引发孩子的功利心。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生活原生态,以“哪壶开了提哪壶”的视角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激励。
4、孩子的成长需要教育者的主导,但外力通过内力才能发挥作用,强调主导不能忽视孩子作为成长的主体地位。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主教育,学生评价贵在从引导自主评价入手,通过自主规划、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反思、自主管理等,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
5、学校要通过文化引领家教而追求“1+1>
2”育人目标。离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将显得苍白无力;但学校作为教育的专业机构,要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家长从关注分数到关注基础、习惯和情商。
二、“星卡”评价的原则
1、期望引导原则。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步的赏识和肯定,以体现对孩子幸福成长的期望,并引导孩子达成期望目标。
2、全员全程原则。全体教师都参与评价,评价体现在教育全过程。
3、尊重差异原则。孩子是有差异的,教育贵在因材施教,每个儿童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教育重在引导孩子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学生获星卡总量会有多与少,但不能相差过大,教师要充分考虑“星卡”发放的平衡,特别是班主任要以进步卡的形式,不定期地给潜能生以鼓励。
4、明奖暗罚原则。教育需要奖励,也需要惩罚,缺乏惩罚的教育是瘸腿的教育。奖励要公开,以树立榜样;而惩罚,要基于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必须私下进行,并在惩罚之后要给予补偿性赏识。
5、激励自信原则。自信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也是幸福人生的基本素养,通过行政手段放大激励功能,使孩子拥有更多的受表扬机会,从而激发自信心。
6、努力取向原则。对孩子评价可以能力取向,如表扬其聪明等;但要以努力取向为主,通过评价引导让孩子明白,成功更多地靠努力获得。
7、自主教育原则。让孩子了解评价的规则并参与评价管理,要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得到评价的原因并有所感悟,自主管理好自己的“星卡”,评价过程要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参与进来,凡学生能做的,教师一般不宜代替操作。
三、“绿星卡”评价
1、“绿星卡”分“好学卡”、“班级卡”、“特长卡”、“努力卡”、“进步卡”、“家庭卡”、“习惯卡”、“六大节活动卡”和“校区特色卡”。“好学卡”、“努力卡”由学科教师、班主任颁发,“进步卡”由班主任颁发,“班级卡”、“特长卡”、“家庭卡”、“习惯卡”由大队部颁发,“六大节活动卡”由组织活动的教研组分发,“校区特色卡”由校区酌定。
2、“好学卡”主要奖励学生学习成绩。对学习优秀生、自主学习特别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每学期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每班颁发100张,每月20张左右。
3、“班级卡”主要奖励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班级为单位,每周结合学校对班级习惯的考核评比,获纪律、卫生双优班级全体学生每人都可获“班级卡”1张,由班级“班级卡”管理员到大队部领取“班级卡”。
4、“特长卡”主要奖励学生的特长获奖。凡获得校级以上特长比赛荣誉的学生,凭获奖证明到班级“特长卡”管理员处登记,每月一次到大队部领取“特长卡”。凡一月内获得多个荣誉者也只能领取“特长卡”1张,荣誉证书上标明的时间已超过一个月期限的,不再给予换“特长卡”。
5、“努力卡”主要奖励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所有努力。“努力卡”由班主任、学科教师不定期颁发,凡教师觉得应该受奖励的都可以给予奖励。每学期班主任500张“努力卡”,为该班学生使用,每月颁发100左右;数学、英语教师一学期每班100张;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一学期每班50张;其余科任教师一学期每班25张,班级之间平衡由教师自我调节。班主任、教师应制订各自特点的奖“努力卡”制度,如小红花、小卡片等换“努力卡”以扩大评价量,但评价内容尽量避免与学习成绩、特长获奖挂钩以免重复奖励优秀生。
6、“进步卡”用于进步特别大的学生,主要用于潜能生,由班主任颁发,每学期100-200张,每月颁发20-40张左右。班主任要关注“绿星卡”总数过低的学生,放大这些孩子的优点,进行特别表彰。这是尊重差异原则的特别措施,班主任要用“进步卡”为“绿星卡”过少孩子雪中送炭。
7、“家庭卡”主要奖励孩子在家庭里的良好表现,学校制定自主教育评价表,就学生自我保健、自主作业与自我修养三方面进行评价。自我保健分安全防范、保护视力等,自主作业主要分自主健身、自主探究、自主学艺、自主阅读、自主劳动等,自我修养主要有自理习惯、孝顺长辈、尊重他人等。开学初学校统一发给学生,孩子在家长帮助下填写评价表,并交班主任审核,每月由家长给予孩子评价,凡家长认为优秀者在评价单上签字,学生凭家庭签章到班级“家庭卡”管理员处登记,由班级“家庭卡”管理员到大队部换取“家庭卡”。
8、“习惯卡”侧重学生德行的养成教育,由大队部视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情况实施,原则上开学后实施一次,期效为一个月,针对当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良好习惯自主评价表”的形式,梳理几条具体可行的要求,每周由学生自评,四周后由学生小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评价,合格者由班级管理员到大队部统一领取“习惯卡”。
9、“六大节活动卡”,设“体育奖章”、“科技奖章”、“英语奖章”、“阅读奖章”、“数学奖章”、“艺术奖章”。凡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读书节、数学节、艺术节期间,设计有达标项目的年级,达标者获奖章1张;六大节中各类比赛获奖者再获奖章1张(多项获奖、报上级多次获奖者不累计)。六大节活动奖章属于“绿星卡”系列,由各节的组织教研组在活动期间分发,学生可以留作纪念,也可以作为普通“绿星卡”用于换“红星卡”。
10、校区特色卡为“绿星卡”,具体使用方法由校区酌定。
11、凡“绿星卡”数达到10张的,可换“红星卡”,大队部将换回的各类“绿星卡”进行整理之后循环使用。
四、“红星卡”评价
1、“红星卡”为学生的重大荣誉,凡获“绿星卡”10张者,到大队部换取“红星卡”1张。
2、换“红星卡”程序:
(1)学生到班主任处领取“红星卡”申请单;
(2)学生填写10张“绿星卡”来历(谁奖、为什么奖、奖励时间等);填写申请表时忘记了获绿星卡具体情况的,也可模糊处理。班主任引导学生获“绿星卡”之后在草稿上记录原因,以便于填写申请表时用,这本身就是良好习惯的教育;
(3)申请单交家长签字;
(4)大队部每周安排不同年级学生换“红星卡”时间表,接受学生换卡;
(5)大队部每周统计上周获“红星卡”学生名单,在校园“星卡光荣榜”公示表彰。
3、凡获三张“红星卡”者评为“厚德笃行少年”,“红星卡”由大队部收回循环使用。
五、“厚德笃行少年”评价
1、凡获得三张“红星卡”者,可以申请“厚德笃行少年”荣誉。大队部统一印制“厚德笃行少年奖章”,背面为学生姓名、班主任签章、获奖章日期。分七彩奖章,供学生自由选择。换“厚德笃行少年奖章”时间由大队部统一安排。
2、换“厚德笃行少年奖章”程序
(1)学生凭三张“红星卡”到大队部换取“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奖章色彩由学生自主选择。
(2)学生在“厚德笃行少年奖章”上填写姓名、获奖日期,交班主任签章,作为“厚德笃行少年”获奖留念。
3、获“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学生,由大队部在晨会公开表彰。“厚德笃行少年奖章”由学生作为成长纪念品收藏。
五、“黄星卡”评价
1、“黄星卡”作为对学生的惩罚措施,以体现对学生的特别教育。
2、“黄星卡”只能由班主任使用,凡班主任发现某学生存在特别严重的问题,经各种教育方法都没有特别效果时,方可使用“黄星卡”;凡各学科教师发现某学生存在特别严重的问题,经各种教育方法都无特别效果之后,向班主任报告要求使用“黄星卡”,而是否使用“黄星卡”由班主任决定。
3、“黄星卡”慎用,凡确实需要使用时,班主任用“黄星卡”给相应学生暂扣1张“绿星卡”。该学生还没有获得1张“绿星卡”时,不得使用“黄星卡”;每次只能使用1张“黄星卡”,也只能暂扣1张“绿星卡”。
4、使用“黄星卡”一周内,班主任负责对该事件的最后处理:凡该学生已改正缺点或班主任认为某些方面有优点或进步可以给予肯定表扬的,还给该学生“绿星卡”,并要求该学生近期送回“黄星卡”;凡该学生不良表现仍然极为严重者,班主任向大队辅导员提交没收“绿星卡”申请书,由大队辅导员会同班主任一起对该学生进行教育并实施没收“绿星卡”的惩罚措施。
5、凡因学科教师要求班主任实施“黄星卡”评价的,一周内由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一起讨论并共同参与结果处理。
6、“黄星卡”可以在优秀生中实施,作为对优秀生综合素养薄弱环节改进的要求,或者作为优秀生挫折教育的手段,但使用时应注重个性化教育,以让孩子感受到心灵的震动为佳,并努力追求学生最后的积极心理体验。
7、“黄星卡”评价原则上私下进行,如果情况特殊必须公开进行的,班主任事后要以书面形式向大队辅导员汇报存档。
六、“星卡”评价体系
(一)二年级至六年级上册的评价
1、上述“绿星卡”、“红星卡”、“厚德笃行少年”评价体系在二年级开始,至六年级上册结束。
2、荣誉是孩子的隐私,班主任对学生获“星卡”数量,不予以公开,更不能在学生之间排名。允许孩子之间的自我比较。
3、“星卡”、“厚德笃行少年奖章”只用于孩子成长的过程评价,不与学校其它荣誉评比挂钩。
4、“绿星卡”、“红星卡”、“厚德笃行少年奖章”由学生自行管理,丢失的原则上不补。确实有特殊情况,在丢失一月内,由学生填写申请书,经家长签字、班主任签字后,到大队部补领相应的“绿星卡”、“红星卡”,或者补办“厚德笃行少年奖章”。一年内第二次丢失的学生,班主任不予签字不再给予补办。
5、“红星卡”和除“六大节活动卡”之外的“绿星卡”都要回收循环使用,班主任要提醒学生及时兑换。确实喜欢“星卡”希望收藏的,报班主任批准可以收藏少量。
6、期末多余的“绿星卡”、“红星卡”可转入下学期使用。六年级上册期末,学生手中有多余“星卡”,可以作为留念品收藏,也可以交班主任回收,也可以用作对低段同学的奖励品。
7、不允许同学之间互赠“星卡”,凡发现后,班主任给予说明“荣誉不能赠送”的原因,退还赠品,不作处罚。禁止私拿、买卖“星卡”。凡出现私拿“星卡”者,一经发现,归还私拿“星卡”后,由班主任进行批评教育。凡出现买卖“星卡”者,一经发现,由班主任没收买卖的“星卡”,并进行批评教育。凡私拿、买卖情节严重者,由班主任报大队部共同决定,酌情给予没收5张以内“绿星卡”的惩罚措施。
(二)一年级评价
1、一年级新生实施“苗苗卡”(绿星卡)评价,关注幼小衔接,多方赏识、鼓励,“苗苗卡”不限数量、不横向比较。
2、“良好习惯自主评价表”在一年级使用,但不发“习惯卡”,只由班主任给予表扬或者颁发“苗苗卡”。
3、一年级各班参加班级评比,但不发放“班级卡”,只由大队部表扬。
4、一年级两个学期末,由班主任回收学生手中的“苗苗卡”(给予登记数量、不横向比较,丢失的不予批评),每人兑换一张“厚德笃行少年奖章”作为留念品。
(三)六年级下册评价
1、六年级下册“星卡”评价停止使用,开展“厚德笃行好少年”自主评价。
2、大队部制作“毕业生厚德笃行好少年自主规划表”,开学时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填写,并由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审批。
3、期末毕业考前开展自评后交班主任评价。
4、凡达到合格标准者,由班主任统一向大队部申报“厚行笃行好少年奖章”。原则上所有学生都应该合格,凡表现特别不好,班主任认为不合格者,要报告校区校长批准,并由校区校长与该学生进行谈话勉励。奖章发放在毕业典礼时的班会上实施。
5、学生毕业典礼上,学校为每位学生颁发“厚德笃行纪念品”。
(四)家庭成长档案袋评价
1、学校为每位入学新生发放档案袋和统一制作的粘贴封面,由家长帮助制作“建设小学学生成长档案袋”,放置小学期间成长过程中的一手材料。以后新增档案袋由家长自行购买,粘贴封面由学校无偿提供。
2、学生在实施“星卡”评价过程中产生的“家庭自主教育评价表”、换“红星卡”、
“良好习惯自主评价表”等,以及学生所得“厚德笃行少年奖章”等,均存在家庭成长记录袋。
七、本“星卡”激励性评价制度,由校长室解读,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疑难问题,由德育处组织相关班主任研究后,报校长室研究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