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感到压力
昨天晚上,我和臻臻讨论到“压力”这个话题。我问他:“你现在对学习,有没有觉得不开心?”他摇了摇头。
“有没有觉得很烦,作业很多,学习很难?”
他转向我,又摇摇头(仿佛对我的提问有点茫然):没有啊。
也许,对于他这个年龄的孩子,根本没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压力”。
想想也是,我好像也没有给他啥压力。
和他交流,谈及对学校和家里的学习任务有啥看法?他的回答是,上课感觉到好玩,因为有同学;周六日的课程也少,也是在和同学一起度过的。至于家庭作业,不算太多,总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还有,阅读课外书,是他本来就喜欢的。他已经养成习惯,做完作业,还有空,就会拿起本书来看。
所以,他没有感觉到不舒服,没有感觉被逼迫的,所以没有压力呗!
那么对于考试呢?我想,每次测验都有分数,期末考试会有评比和奖励,他会怎么看呢?平时我偶尔听到臻臻说,某个成绩差点的学生因为测验成绩很不理想挨老师点名了。孩子对考试可有惧怕的感觉?于是,我问臻臻:那你担不担心测验或考试呢?
他说:不担心!
我继续问:你是否会担心试考不好会受到爸爸妈妈或老师的批评哦?
他回答:不会哦,因为我都考得不错。
我不禁摇头:真是个自信心膨胀的孩子!
嘿,这家伙不仅没有压力,而且可以说是没进取心。我的确也没有给他多少压力。对于考试成绩我没有很在乎。针对他有些粗心的毛病,提醒他,做题审题的时候细心一点再细心一点就ok了。考试前的时候也会叮嘱这一点,让他自己说几遍。至于考得好不好呢,就不是非常在意了!不过因为还小,到目前为止,他倒也还能在比较重要的考试中发挥得不错。
我的一些朋友中,他们的孩子学了很多。周末的时间根本没有玩的时间,都是赶场似的上特长班。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思可以理解,但于孩子的本意也许不是很情愿。假如孩子喜欢,那另当别论;假如孩子觉得累、烦、难受,那抗拒是必然的,久而久之,也许还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如果孩子是在被逼迫无奈的超负荷情况下学习,很有可能会以身体健康受损为代价。
对于幼龄的孩子,少点压力少点要求,多点快乐多点轻松,我认为是更加重要。
我个人认为,学习之于孩子,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是对知识的了解和积累,而非是为了考大学,而非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拥有一种学习能力,一种喜欢,一种乐趣,其意义或许要超过所谓的分数许多。
也许,有些朋友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苦练,哪能成功?你瞧瞧人家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就是在常常挨其父的皮鞋教训下,苦练成家的。可话又得说回来,那得看这孩子是不是具备潜质,如果是“良石”也许可以雕琢成玉,如果是朽木那么就并非给了压力就能雕得了的!
前些天,我到一位年长的亲戚那儿拜访。他给我讲了他儿子的事情。他儿子今年刚刚参加中考,结果考上了理想的重点高中。但是,儿子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太理想。因为处于叛逆期,更因为母亲教育和疏导上的方法欠妥(总是拿她儿子的朋友为榜样),给儿子很大的压力,弄得孩子的成绩每况愈下。初中一二年级的时候,情况很糟糕。后来,到了初三,在其父的疏导下,不仅没给他压力,代而替之鼓励和信心,还帮他排解心里的压力,终于让儿子在重要的“初升高”环节的考试中超常发挥,考上理想的学校。
这个例子也许可以告诉我们,期望太大,关注太多,更容易让孩子患得患失、压力太大。而压力太大往往会造成与自己的期望相悖的后果。
对于幼龄儿童,在他们未能真正把握对压力的承受力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孩子的压力。即便是一些对他们可能造成压力的事情,也要尽量地让他们不感到有压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