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市吸引外资可能沦为“一头热”

标签:
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无论从可持续增长、优化成本还是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角度,中国都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深度的资本市场。中国政府也一直希望能够将国外资金引入债市。今年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对于中国来说,在政府努力推动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际,批准海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为扩大海外市场人民币持有规模所采取的力度最大的动作之一。这些举动也有助于抵消资本流出中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在稳增长和地方债务压力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准许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还能帮助中国应对经济困难时期,债券市场过剩的流动性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根据截至5月底的数据,今年中国央行又批准了32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规模达6.1万亿美元的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除了银行外,该市场的参与者还包括多种类型的投资者。2014年全年获准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仅34家;到目前为止,获准进入该市场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总数已达152家(不包括主权基金和其他国家央行)。据中国央行的数据,目前海外基金经理共计持有人民币7130亿元(合1150亿美元)国内债券,较2013年12月增长78%,超过境外投资者所持逾人民币6010亿元的国内股票规模。
央行6月初又宣布,准许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及参加行进行银行间债券回购交易。上述机构正回购的融资余额不高于所持债券余额的100%,且回购资金可调出境外使用。通知指出,回购交易包括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和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人民币的在岸和离岸市场,相当于将目前国内的低成本资金部分向境外机构开放,吸引其进入国内债券市场。此前境外机构在银行间不能进行回购交易,目前境外清算行和参与行投资国内银行间市场需要承担的CNH成本在3%左右,使得国内债券的吸引力大大下降。而如果这些机构能在国内展开回购,并且回购资金可以调出境外,那么意味着仅需要承担国内的资金成本,即隔夜1%、7天2%左右,这样境外机构投资国内债券市场的收益空间就会大大增加。同时这也意味着境外机构获得了在银行间市场加杠杆的能力,若按1.5倍杠杆和2%资金成本计算,意味着在国内债券市场的投资收益可以提高50
7月14日,央行发布《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放开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通知还放开了投资额度,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利于扩大投资意愿,交易品种也进一步拓宽,境外机构不仅可以参与现券、回购,还进一步扩展至借贷、远期、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交易。
央行开放债券市场,一方面是为了支持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离岸人民币回流渠道,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然而,国际资本对于进入中国债券市场似乎持怀疑态度,海外资金大规模流入中国债市还需时日。澳新银行表示,该计划落实需要时间,在股市暴跌之后,许多机构对于中国资产仍然非常谨慎。而且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担忧。《华尔街日报》援引台湾复华投资信托的投资组合经理JASMINE
根据FUNG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中国债券市场要想进一步吸引外资,在提高债券的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同时,还必须坚定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决心。(AW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