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2P平台严守“信息中介”很难

(2015-12-10 13:21:01)
标签: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在众多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中,P2P网络借贷因关注度高、问题频出成为近两年来行业关注的“风暴眼”。据网贷之家研究院统计,今年6月出现问题P2P平台达125家,创历史新高。其中“跑路”和提现困难成为平台出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国内P2P行业之所以问题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是很多从业者所经营的业务已经和国外标准的P2P业务产生了很大背离,有些平台已经不再是接洽借贷双方的中介机构,经营风险巨大。不仅监管层感到头疼,地方政府也十分警惕。据了解,去年年底,重庆市已经暂停担保公司、小贷公司、P2P等一类网贷公司的注册登记,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要求工商局,凡涉及金融业务的公司一律按照老规矩“先证后照”的方式审批,而绝不能“先照后证”。在黄奇帆看来,中国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平台。就像开一个赌场,赌民之间在赌,赌场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过其网络平台,让想借钱的人与并不认识但愿意借钱的人沟通。黄奇帆认为:P2P实际是“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不多的借贷业务。黄奇帆明确指出:让它像蝗虫一样增长是对老百姓极度地不负责,所以重庆严格控制。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日前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也是首次从中央政策的角度肯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并制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本大法”。《意见》指出P2P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意见》明确指出P2P应明确自身的“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

随着监管意见的出台,国内P2P行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和转型。比如,《意见》明确了P2P机构的“信息中介”身份和属性,这意味着部分P2P平台以理财产品的名义进行宣传并不合规。再比如,今后P2P平台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与从业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而当前真正做到这一点的P2P平台仅10余家,很多平台采用的是第三方支付托管模式,未来将面临比较大的调整。对于监管落地加速行业洗牌,人人聚财创始人许建文更是预言,当银监会对于网贷平台的具体监管细则落地时,行业将有很多公司倒闭,“我判断会有90%的平台面临关门或者转型。”

当前P2P行业对监管政策仍存在一些疑惑。深圳一位P2P业内人士称,成为信息中介之后,平台就不能过多介入项目和资金,项目审核、风险兜底这些责任由谁承担,以及平台具体的业务范围怎么界定,希望能尽快有个明确定义。如果只能被动发布信息而无需审核,项目的真实性就无法保证,将会引发极大道德风险。如果进行审核,一旦发生风险,平台可能要承担借款风险,因此需要对信息中介的定义、边界进行清晰界定。此外,信息中介也有很多种类型,业务范围、商业模式各不相同,最新的监管规定并不太清晰,究竟应该怎么定义、具体范围,需要尽快明确。

但不管如何,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这个定性已经非常清楚了,不少网贷公司已经开始思考符合政策导向的业务模式。联金所首席运营官刘哲认为,P2P平台成为信息中介后并不意味着平台只能被动发布信息,而是可以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交易,项目来源、风险管理则可以交给小贷、担保公司等机构。万家兄弟执行董事、总经理董博淳认为,P2P平台如果只充当信息中介的角色,就必须引入真正的第三方机构,对借款项目进行评审、担保,同时引入风险定价机制,对担保项目实施风险定价。在此模式下,平台、担保方均须对借款客户区分层次,并对借款质量分级,进而引入风险定价机制,担保方可以根据借款人资质情况,区别收费,实现收益覆盖风险。业内人士亦普遍认为,就算P2P行业政策规范了,也可能有平台变相做信用业务,自融更是无法完全杜绝,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信披制度。另外,不少P2P平台开始增加注册资本金备战很快将到来的监管细则。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随着监管意见的出台,国内P2P行业面临巨大的冲击和转型。国内P2P网贷平台要围绕“信息中介”来转型,就必须放弃它们现在的很多业务种类,也就是放弃利润丰厚的金融业务。在中国市场上,这种转型将会非常困难。(AWSQ)

/UploadFiles/201512/20151210131009_5465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