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贸”后的台湾局势将更复杂
(2014-04-10 09:18:08)
标签:
安邦反服贸金融业民主投资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对台湾“反服贸”运动进行了持续的跟踪研究。在我们看来,此次事件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显示,台湾未来将面临更难处理、更为复杂的政治形势与经济形势。
首先看经济方面。“反服贸”对台湾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服贸协议》通过审查遥遥无期,台湾金融业将率先遭受重击,尤其证券业苦等近20年的登陆大梦就此宣判无期徒刑,只能继续困守台湾市场。台湾方面估计,台湾金融业发展将全面受创,75万就业人员也遭受冲击。同时,世界各地都在争抢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台湾与大陆经贸密切,原本就有绝对优势,但如果服贸不通过,就没有RQFII(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机制,台湾现在高达2500亿人民币的存款也就失去了有效的利用管道,一旦时机错失,台湾建人民币离岸中心将是一场空谈。台湾银行业担心,在台湾这个已过度竞争的市场,如果不能大步走出去,只会困死在小岛上。更为严重的是,两岸服贸协议拖延,势必会影响两岸的货物贸易谈判,这对两岸经贸合作将造成更大范围的冲击。
其次,台湾国民党阵营的分裂局面已经形成。“反服贸”运动占领“立法会”,这是台湾面对的重大“宪政”危机。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对此没有有效应对,然而,同样属于国民党的“立法会”院长王金平并未与马英九政府进行配合,导致事态不断扩大、深化。此事令人想起去年9月因王金平“关说”案而引发的“马王政争”,此后马英九与王金平公开“撕破脸”,甚至对簿公堂。尽管事后马王极力营造破冰和解的氛围,但“马王心结”已经形成,难以化解。更让国民党惊讶的是,在“反服贸”形势恶化时,王金平抓准时机出招,利用“立法会”的独立权力,提出对服贸协议“先立法、再协商”的奇招,对服贸审查设下“路障”。打乱执政党的如意算盘,更掀起了蓝营内部的矛盾,显示国民党分裂的痕迹在扩大。
第三,台湾年轻人一代已登上历史舞台,但两岸都对他们还缺乏了解。我们注意到,在对“反服贸”问题的分析中,无论是台湾的国民党,还是大陆的研究圈子,基本上都是从经济角度去分析“反服贸”如何不对、对台湾带来的经济损失会有多大,等等。然而,经济问题并不是此次“反服贸”运动的核心问题,更不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台湾新一代关注的问题。这批从一出生就呼吸着民主和自由空气的年轻一代,他们更关注的是程序正义,关注大陆未来是否会冲击台湾,使得台湾更进一步的边缘化。值得一提的是,“反服贸”族群的核心人物有着明显的“台独”倾向。据台湾媒体报道,此次反服贸的主要学运领袖都曾明确表示“支持台独”,而在此前的“反服贸”过程中,民进党对学生占领“立法会”有明确的支持。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反服贸”一代的出现值得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此次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它反映了台湾社会的一种新变化:一个以90后年轻人为主体的新群体,开始登上台湾公民社会的舞台。他们没有经历过台湾经济的起飞,也没有经过投资大陆和海外发展的打拼,但他们对台湾经济的停滞不前有切身体验,认为民主自由的空气是生活的当然组成部分。他们对“服贸”的看法,既不同于目前执政的国民党,也不同于在台湾政坛上经历过起伏的民进党。如果不关注这个年轻群体的出现和崛起,今后两岸可能都无法理解台湾的未来一代。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反服贸”运动无疑打乱了两岸以经贸为主的合作进程和节奏,使两岸政府都大感意外。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台湾解决“反服贸”问题还遥遥无期。对大陆来说,可能需要高度关注台湾年轻一代的出现和变化,并尽快了解和理解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