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以市场化盘活污水处理资产

(2014-04-01 14:50:16)
标签:

安邦

污染

城镇化

财政

规划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当下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并不仅仅局限在空气领域,即便拥有极高覆盖率的污水处理领域也是如此。日前,住建部通报2013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已有651个设市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占设市城市总数的99.1%,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999座;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513座。不幸的是,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甚至成了摆设,更有甚者,有些污水处理厂竟然成了污染源。

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在近年来的调研活动中也发现类似现象。越来越多的地方,尤其是东部地区尽管越来越重视污染治理,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招商引资要素,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所谓治病救人需要对症下药,我们分析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污水处理厂的规划、管网设计、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快速扩张的步伐。这不仅跟中国城市规划习惯拷贝的恶习有关,也与传统城市建设重地上不重地下管网建设的陋习有关,城市的快速扩张不是因为污水管网跟不上,就是因为污水工厂处理能力跟不上。二是污水处理厂更新改造滞后有关。目前有众多先前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工厂未能按2006年制定的新的排放标准来改造,导致超标排放。排污权收费的长期低价位显然是一大原因,致使污水处理厂效益低下、生存困难,更不谈什么改造了。三是重复建设众多,不仅污水集中处理的规模效益无法得到发挥,而且过于分散的建设很可能会导致污水处理工厂经营状况参差不齐,更是难以对众多的排污出口进行管理,成本没少花,效果却反而难以达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某县级市竟然有高达200个排污出口,当地官员自己也觉得太不是回事。四是行政区域割裂,未能统一协调区域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能力,导致一些周边地区因能力建设不足导致了负的外部性效应。

应该肯定的是,环境污染并非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刻意为此,环境效应实际已经被大多数地方官员高度重视。江苏省某镇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该镇过去是化工之乡,自2009年发生群体中毒事件后开始下大力加强环境整治,关停并转了占地方工业产值(60亿元)一半的化工企业,大打环境牌招商,2013年工业开票居然达到了330亿,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倍有余。生态的改善,实际已经成了地方财政减少负担的重要方向,更是成为吸引投资、旅游、休闲和居住的正能量。

因此,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未来地方尤其是城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单位排污费用,以提高排污成本同时增加污水处理工厂的效益,刺激更新改造,促进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二是重新规划并重组地方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网建设,减少排污出口,提高污水处理的规模效益。三是加强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协调,区域联防联治。这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城市群要素市场管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思想显然是一致的,这不仅有利于城市群要素的整合,对时下众多地方在行政区划边缘流行设置污染企业的行为也是一种约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污水处理工厂广覆盖但效能发挥不足,与市场化程度不足密不可分,与行政管制的排污费用低廉关系极大,提高排污成本,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协调,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下地方财政减负增效,彰显吸引投资、旅游、休闲和居住价值的重要举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