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邦智库
安邦智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15
  • 关注人气:4,92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市要松,退市要严

(2013-11-04 13:41:06)
标签:

安邦

股市

改革

上市

证监会

分类: 安邦观点
如果以中国股市指数来衡量中国证监会官员的政绩——就像以GDP增速衡量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一样,那么,历任证监会主席可以说无一合格,因为中国股市诞生已23年,上证指数仍然在2000点上下徘徊,自2000年该指数突破2000点以来,股指在13年之内仍然原地踏步,而同期的中国GDP规模增长达440%!虽然不能以股指论英雄,但中国股市的发展的确乏善可陈。尽管中国股市自认为改革成效巨大,但历任中央领导人罕有对中国股市发表过肯定的表态。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股市一直遭到大部分投资者的批评甚至唾骂,这种情况在全球股市恐怕都是极为罕见的。

不夸张地说,中国股市现在基本是一团糟——中央不满意,股市没有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反而成为社会不满的源泉之一;地方不满意,股市没有满足各地公司的上市需求,不能缓解地方公司的融资压力;上市公司不满意,上市公司良莠不齐,许多公司认为股价在大市低迷之下被低估;投资者不满意,绝大部分的散户和相当一批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亏钱。面对沉疴难起的中国股市,要解决问题必须下重手,从结构性的问题入手。对于证监会的官员来说,还真要有一点牺牲精神,如果谁都不敢改革、不想触动利益格局,结果只能有一个——中国股市继续死水一潭!

中国股市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制度性改革推进艰难,始终是股市面临的关键问题。一个国有股股权分置改革就历经多年,其耗时耗力令后来的改革者却步。在股市运行体制方面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包括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再融资发行的市场化和重组退市的市场化等内容,至今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日前表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20多年来,上市公司已“成为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虽然市场可能不承认这一判断,但肖钢关于上市公司退市的说法却值得引起关注:“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要逐步实现退市制度的常态化。下一步,要严格执行新的退市制度,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推动存在退市可能或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

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如果中国股市真的打通了上市和退市两个环节,那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改革突破。股市如果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除了股市的交易活动之外,“一进一出”(上市和退市)两个口子必须畅通,否则就会出现“肠梗阻”,憋久了就会出大问题。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过去多次提过,国内股市应该做到“上市要松,退市要严”,采取“宽进严留”的方式,来保证股市的活跃性和上市公司的质量。

所谓“宽进”,就是指公司上市的渠道要放宽,采取更加市场化的上市发行方式,将上市审批或备案的权力下放给交易所,证监会只负责并强化监管职能。这样,只要真实符合基本上市要求的公司,就应该允许它上市。“宽进”的结果是为中国股市提供大量的新鲜“活水”。所谓“严留”,就是对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强化淘汰机制——不管是由于业绩不达标,还是由于企业违规,凡是未达到留存条件的上市公司就是进入退市通道,通过严格有效的退市来“排泄”掉失去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的股市完全是倒过来的。一方面上市太严,有大量想上市的公司没有机会上市,而且监管部门动辄就暂停IPO,积压出一个巨大的待上市公司“堰塞湖”;另一方面,一旦成功上市就很难退市,一些通过业绩“化妆”上市的公司,但即使表现糟糕或出现违规也很难退市。如此一来,中国股市既没有实现有效的融资功能,也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这样的资本市场根本不算一个真正的有效运行的市场,而是一个病态畸形的“肠梗阻”市场。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股市改革已经不需要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在制度方面真正改革。中国证监会如果真能由此入手改革,在退市机制上取得突破,也算是一个实质性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