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金融市场要有制度创新的勇气

(2013-09-27 09:44:51)
标签:

安邦

香港

阿里巴巴

上市

证监会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一事正在向“最坏”的结局发展。由于香港证监会拒绝对阿里巴巴以合伙人制控制大局的上市计划给予豁免,阿里巴巴与香港方面的谈判正在走向破裂。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我们和香港方面的谈判已经结束,目前正在把重心转移到启动美国上市程序方面。”该内部人士还表示,阿里巴巴已经聘请美国律师事务所开展相关工作,而且很快就会聘请投资银行来安排上市事宜。

正如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此前所分析,阿里巴巴如果弃港赴美,这将是涉及面甚广的一件大事。一个上千亿美元的上市大单凭空就飞了,这对香港市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是一家紧贴互联网消费、创造巨大的国内消费交易量的公司,它还掌握了几十万家企业和数千万人的个人信用数据的公司,居然不得不到美国股市去上市。据我们了解,相信会有不少政商两界人士为此扼腕。

阿里巴巴如果真的弃港赴美,对香港和内地都是一件具有震撼力的大事。在安邦(ANBOUND)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从表面看,香港股市坚持了“同股同权”的原则,维持了公平的市场制度。正如一些外资人士评论:香港重原则甚于重利益的立场是正确的,香港不愿意为任何人放松自己的标准。错失阿里巴巴是一个打击,但从长远来看,保护股东权益的声誉,也是一项宝贵的资产。香港也许会为坚持了原则而感到精神愉悦,但在贺军看来,香港在此事上有更大的事情需要担忧——香港是否正在丧失制度创新的勇气?香港的竞争力逐渐下降是否与创新意愿下降有关?

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先生日前用一篇拟人的博客奇文,表达了他的担忧和思考。他所关注的核心,还是创新与传统如何平衡与发展的问题。李小加梦中的“传统先生”表示,“香港的体制长期以来运作非常顺畅,为什么现在要改变?香港的《上市规则》十分清晰,谁想来香港上市都一视同仁,我们也不曾为任何公司妄开先例。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改变?”但“创新先生”则表示,“多层股份架构有什么问题?世界上大部分交易所都允许这样做,只有香港墨守成规、不肯接受。看看那些在美国上市的科技公司,最大的几家公司比如Google和Facebook,都是以特别投票权来维护创办人的地位。人们投资这些公司,就是因为相信公司创办人独特的眼光、业绩纪录和声誉!”深刻理解此事复杂性的李小加,还设计了一位“道德先生”来提出另一种疑问:“香港交易所为什么会考虑这个方案?是不是中国政府要求的?这要查一下。”

我们估计,在阿里巴巴放弃在香港上市之后,香港市场也许不会为捍卫了制度而得意,反而会有一轮关于香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大讨论。李小加的这篇梦游记只是个开始。实际上,香港的营商环境现在面临不小的挑战,正如李嘉诚最近所言,过去全面领先的香港,现在已经开始在不少方面落后于新加坡了。

香港市场环境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在贺军看来,除了目前面临的政治与社会因素之外,香港在市场制度上缺乏创新是个重要原因。阿里巴巴的“弃港赴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香港在固执地坚持过去的制度的时候,却很少考虑到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谋求创新和突破。过去香港曾经以创新精神引入了H股和红筹股在港上市,这极大地促进了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什么现在面对新情况却不能继续创新呢?作为一个金融中心,当资本市场缺乏活的水源的时候,一成不变地坚持制度又有何用?此外要强调的是,允许多层股权制度并不违背原则问题,许多发达国家的股市都允许这种制度存在,以保护创业者对所创企业的控制。为什么香港就不可以呢?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香港坚持市场制度在表面上没有错,但实质上则反映出香港在创新方面缺乏勇气。长期来看,这会给香港市场造成不小的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