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邦石油进口能源美国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与中国的石油进口激增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不断减小。实际上,美国近年来逐渐展示的“能源独立”趋势,是一件改变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大事。美国的能源独立主要来自于页岩气和页岩油。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页岩气产量达到18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34%;截至2011年11月,美国页岩油(致密油)产量接近90万桶/日,较2009年的25万桶增长近3倍。预计2015年美国年产页岩油达7500万吨,2020年达1.5亿吨,占其国内石油产量1/3。美国的能源独立显著减轻了它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花旗集团甚至预期,在5年之内,美国将无需依赖除加拿大之外的原油进口。
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石油进口国,2012年美国在国外购买的原油和精炼油产品净额跌至每日714万桶的20年低点,而中国日均石油净进口量则达572万桶。近20年来,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经济的发展节节攀升。199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6%;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85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8.7%。除了石油,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将会长期上升。在安邦(ANBOUND)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美中两国对原油进口依赖的一消一涨,不仅会搅动国际石油消费市场格局,而且对中国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我们看来,对中国的影响大致会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将进一步提高,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绝对意义上的最大买家。由于中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进程还会持续,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比例将会增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第二,中国在全球能源资产交易中的“影响力”将会增大——影响力主要体现在需求增加,而不是对交易的控制力增强,“中国需求”将成为未来国际能源市场上重要的价格影响因素。第三,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问题进一步突出,中国GDP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但能耗已经超过美国,今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差距可能不断扩大。这对中国的环保、产业转型、调结构都带来更大压力。第四,经济粗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巨大的双重压力,将使得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长期承受更大的国际压力。第五,中国必须投入更大的经济金融资源、外交资源以及军事资源,来保证中国海外能源供应的安全,中国也会被拉入更多的国际事务当中,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第六,中国被更深刻地拉进国际事务之中,这对中国的战略制订和决策能力、对中国的“框架外交”能力,都会形成巨大的挑战。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随着美中两国对国际石油需求的消涨变化,“中国需求”将成为国际能源市场上重要的价格影响因素,也将成为国际市场上重要的战略筹码。为了维护中国在能源上的战略利益,中国将面临从战略到外交领域的全方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