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邦服务教育医疗财经 |
分类: 安邦观点 |
虽然中国尝试公共服务采购的时间不短,但目前的采购发展仍比较落后。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中国公共服务采购仍存在不少问题:存在采购金额规模小;采购领域有局限,在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等主导性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服务较少;采购对象狭窄,事业性或政府自己组建的组织居多。而在国际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平均占非营利组织总收入的40%左右。因此,国务院目前大力推动此事极有必要。
不过,扩大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并不是政策的全部,国务院在当前推动相关政策的背后,透露了更多的改革含义,如果执行下去,对于政府和市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比如,国务院会议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这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如果我们回顾李克强出任总理以来的改革就会发现,这与“简政放权”的思路是一致的,今后政府要向市场放权、放事。过去,很多政府部门手里把持着审批,那就是拿着政策在弄权,支配资源分配。这也成为政府寻租和腐败的重要来源。
但如果交给市场去办,那就不一样了。在很多市场化的领域,市场的鉴别力和效率远超过政府,如果由市场来承担,效果将大为不同。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强调,这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节约财政开支的问题,这还是一个推动经济增长,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重要激励手段。如果政府较为普遍地对市场放权,只需要拿出一部分财政资源,就会极大地放活市场,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在我们看来,中央强调的“改革红利”,实际上就来源于这样的改革。
陈功还认为,政府扩大向社会购买服务,还是政府将要“减肥”的重要信号,这牵扯到成千上万人的利益。过去政府屡次改革,但冗员越改越多,或是政府变相增加人员,关键就在于政府没有转变职能、没有减少管事。今后如果扩大购买服务,政府就没有必要维持那么大的队伍了。近年在中国火爆异常的考公务员,也会面临环境大变——如果政府准备大量裁员,还考它干什么?
要强调的是,“政府减肥”并不只是实现政府改革的理想问题,它还与当前政府现实的财政压力紧密相关。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财税增收难度空前加大,从过去20%至30%的增速一下子降到个位数甚至零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开支都高度紧张。但现在政府还还在推减税的改革,如果不“减肥”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未来的政府“减肥”包括减人、减税、减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减员缩编了,大量官场冗员可能也要重新找工作了。
也许会有人说,政府“减肥”之后没人干活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并不让人担心。即使现在政府把控着大量的资源和事权,很多该做的事情实际上也没有人干,比如,真正的社会管理就缺人来管,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也缺人来抓,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没人来管,大家争抢的都是那些能来钱的项目,真正的公共服务反而没人干。与其如此,还不如政府干脆放手,让市场来干。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国务院推动扩大公共服务采购的社会化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在新的内外压力下,政府很可能会放权、减人、减事,而政府“减肥”将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