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微信贷创新可能重塑信贷市场

(2012-09-05 09:15:48)
标签:

信贷

阿里巴巴

银行业

安邦

facebook

财经

分类: 安邦观点
    随着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的银行业正受到来自非传统竞争对手的挑战。日前,阿里巴巴从事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业务的阿里金融宣布,将阿里巴巴平台上的阿里贷由针对部分地区的付费会员推广到全国普通会员,并声称依据网络信用24小时即可发放贷款,引发业界关注。
  看好阿里贷的人认为,这种金融创新可能将威胁银行的生存。持此论者不乏银行高层。我们注意到,早在阿里贷声名鹊起之前,招行行长马蔚华就已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对互联网金融的担忧,他称,以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形态,将影响到未来银行的生存;工行行长姜建清也十分看重互联网这块阵地,他表示,目前银行信息化的时代已接近尾声,必将加速进入信息化银行建设的崭新阶段。
  不过,也有相当多的银行业人士对阿里贷不太“感冒”。数据显示,阿里贷成立至今,累计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280亿元,每笔的贷款额度平均只有几十万元甚至更少。在这部分人士看来,从体量上看,阿里贷和银行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难以对银行业构成冲击。就连阿里金融内部人士也坦言,公司虽小有成就,但市场份额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波颇感意外。
  在我们看来,各方对阿里贷态度的分歧,折射出市场尚未完全理解这种金融创新的意义。平心而论,如果只看资金量,阿里贷的确算不了什么,但从影响来看,可却未必。阿里贷及其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构成一种潮流,潜移默化地改变金融业在市场中的定位。这与其说是一种金融创新,不如称之为理念创新,在此带动下,中国的金融业可能将迎来一场“范式革命”:各种非金融类企业纷纷跨行到金融行业中来,凭借各自的优势,填补中国金融业的空白,甚至加速金融脱媒的趋势,争夺原本商业银行垄断的市场。当前,中国各商业银行都纷纷转型做小贷,可当小微企业们发现,利用其他渠道,比如阿里贷,可以更好地获得融资支持,又有谁会转求手续繁琐、条件苛刻的商业银行呢?也许,银行高层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如临大敌。
  应当看到,相比于传统的商业银行,阿里贷在技术层面上有着相当的先天优势——它既是信贷的提供者,也是企业做交易的平台。这种双重身份让其有能力及时掌控企业的各类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对企业风险进行精准判断,把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比例之内。不过,阿里贷的劣势也相当明显,抵押担保与信用捆绑的缺乏,使得阿里贷在风险暴露时很难得到追偿,此外,企业自身难以创造货币,仅以自有资金放贷,也将限制阿里金融的发展空间。可以这样形容,阿里贷是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信用贷款,这种特征注定它将占有一个银行无法取代的市场,目前来看,小微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将成为阿里贷大展拳脚的舞台。
  值得玩味的还有互联网与移动互联金融化的趋势,除阿里贷外,我们看到,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手段的革新日新月异,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连续出击,先试水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从互联网延伸到实体经济,再与上品折扣达成协议,推出实体店现场支付,介入到消费金融市场之中。可以想象,阿里巴巴转向金融,只是这波热潮的一个代表而已,还有更多的企业将凭着一己之长,闯入这个长期被传统商业银行垄断的领域。也许,这些企业作为个体力量有限,难以撼动银行市场高度垄断的格局,但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在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又有谁能担保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不会动摇呢?
  理念也是生产力,阿里贷所带来的,正是理念的革新。受此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可能也不得不加入到创新的大军中来。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果说,阿里巴巴在它的第一个十年里重塑了中国的商业环境,让做生意变得更加轻松,在这第二个十年中,随着阿里贷的兴起,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它也将重塑中国的小微信贷,让金融变得更加方便与平易近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