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16日表示,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调整空间,包括利率、准备金率等都有上调空间——这已是向市场暗示加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此前一位城市商业银行资金部人士已表示,无论是加息还是上调准备金,中小银行的承载能力已濒临极限。
事实上,除了国有大型银行,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感受到了资金的紧缺,寻找低成本资金已经成为中小银行的首要任务。这从2月份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的交易中能管窥一斑。2月份质押式回购交易量3.9万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是市场资金的净融出机构,前者的净融出资金为1.68万亿元。其他类机构均为净融入,其中,城市商业银行融入资金力度在近期逐月增大,本月净融入达0.9万亿元。中小银行的流动性趋紧还可以从各银行贷存比数据的比较中体现出来,据中信证券分析师杨辉测算,今年1月份,银行业贷存比大致为68.87%,较去年底略有上升。其中,国有银行大致为60%左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农信社和城市银行等机构尽管有所波动,但是分别稳定在69%和65%,与金融系统的平均水平相似,而股份制银行的贷存比超过70%,1月份则可能达到77%的高位。
对中小银行来讲,通过优化或增加网点来吸纳储蓄由于自身规模限制而较难实现,只能通过成本更高的理财产品和同业拆借获得资金。例如,2007年一些未上市银行和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售理财产品份额占到中外资银行发行总额的9.8%,而在2006年这一数据不足1%。
上述现象意味着中小银行的融资需求是持续的,也是刚性的。一旦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减少,供求矛盾会逐渐显现,资金价格就可能会上升。而无论出台加息还是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大型银行都能将其成本转嫁到中小银行身上,资金在不同银行之间的分布将更加不均衡,中小银行的资金紧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在中小银行面临流动性短缺的同时,中小企业则受到了更大的伤害。银行应对紧缩政策的对策都是一致的:收缩战线,将资金集中到优质大客户上(主要是大国企);扩张中间业务;发展理财产品等等。由于政策歧视与自身实力限制,中小企业一般无法在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面对银行收缩信贷规模,中小企业要么无法融资,忍受资金面断裂的打击;要么以高成本从民间融资。由于民间融资多以6个月以下的短期融资为主,民间融资机构的放贷利率按月计算一般在3%左右。对于一些迫切需要资金、融资难度较大的企业和项目来说,短期融资的年成本可能达到40%,甚至50%左右。我们注意到,国内南到珠三角地区、福建、长三角地区,北到内蒙古地区,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升。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全国性的现象。这也是在数量型紧缩调控之下,市场对于资金成本的自然反应。
近日,银监会发文要求各商业银行在货币从紧的背景下,要确保全年的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今年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并鼓励银行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从反应一向迟缓的政府机构的表态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确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而鼓励银行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无疑加剧了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雪上加霜。
中小企业决定了一国的经济活力和实力,对GDP增长、出口尤其是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觉构成了中国庞大的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产业配套优势的具体承载者。如果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长期失血,无疑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在具体执行紧缩政策时,对于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这是政策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从长期来看,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制度建设则是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困境的治本之策。拒绝吸纳民间活力无益于金融市场的发育,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从去年第四季度延续至今的紧缩政策已让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步履蹒跚,它们承担并将继续承担紧缩政策的成本。从短期看,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难题和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显得尤为迫切;从长期看,向民间开放金融市场,允许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才是化解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困境的治本之策。
安邦分析师 程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