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好词拓展

分类: 快乐阅读 |
关于母亲节的好词典故,“筷子”们知道多少呢?不如让溜溜带着“筷子”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与母爱有关的典故吧!
寒泉之思
指的是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出处《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寒泉寒泉水清凉,源头就在那浚土。儿子纵然有七个,母亲仍是很劳苦。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
画荻(dí)教子
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身上。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孟母三迁
战国时候,孟子还是小孩子时,只喜欢做一件事:玩。由于家里穷,他和妈妈孟母只能住在墓地旁,爱玩的孟子就跟小伙伴一起学大人跪拜、哭丧,孟母知道后马上换住所。第二次搬到了市场旁边,孟子顽劣难改,跟小伙伴们模仿商人做生意,又鞠躬又是吆喝,学的有模有样。妈妈得知后觉得还是不行,最后搬到了学校旁边住,这下一来,爱玩的小孟子静下心来,爱上了读书,还变得彬彬有礼。
断织之诫
孟子年青时,在外求学,中途回到家,孟子的母亲正在织布,问孟子:“学习进展到了什么程度?”孟子说:“还是像原来一样。”孟子的母亲就用刀割断了正在纺织的布,孟子很害怕,忙问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像我割断这些织物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以求学来显亲扬名,通过虚心求教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智慧,这样居家就能得到安宁,出门做事、做官也能避开祸害。今日你荒废了学业,这就不可避免要成为一个只会做粗活而供人驱使的人,从而也就无法远离祸患了。”孟子很恐惧,日夜不断地勤奋学习,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学问家。
量禀教子
李畲,唐代监察御史。一次,李畲发放奉禄,禄米由差役送到家里,母亲令人按照标准过数,结果多出三石,询问多出来的原因时,差役说:“御史的禄米出库时一向不将高出斗口的部分刮平。”母亲又问应付多少车脚钱,差役又说:“给御史家送禄米一向不收车脚钱。”李母生气了,命令差役送还多出的禄米与应付的车脚钱,以此表示对李畲的责备。李畲得知后便追问仓库官员,并且治了他的罪。
咽苦吐甘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出自《旧唐书·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画荻和丸(huà
唐代柳仲郢幼年非常喜欢读书学习,其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让柳仲郢夜里看书时候咀嚼,好以提神醒脑。后用画荻和丸称赞母亲教子有方,同义词“画荻丸熊”“熊丸教子”。
倚门倚闾(lǘ)
战国时期,楚国大将淖齿杀死齐闵王。起初人们只知道齐闵王失踪了,下落不明。大夫王孙贾的母亲对王孙贾说:“平时你早上出去,回来晚了,我总是倚门而望(靠在大门口盼望);如果你傍晚出去,好半天不见回来,我就更要倚闾而望(到巷口去盼望)。你十五岁起就在王上跟前做事,现在王上下落不明,你难道能安心吗?”王孙贾听了很受感动,就去寻找闵王,多方打听下落。
王孙贾母亲所说的“倚门而望,倚闾而望”,後来成为“倚门倚闾”成语,用来形容父母对外出子女盼望和怀念的心情。
啮指痛心
孔子有个学生曾参,也就是曾子。他有一天去山里面砍柴,而家里面只有母亲独自一人。突然家里面来了客人,母亲正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无措地咬起了手指。而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忽然感觉到了心痛,连忙收拾东西回家。回到家中跪着问母亲缘由,母亲说:“家里来客人了,我咬手指让你知道啊!”
啮指痛心与有骨肉相连,十指连心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