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长则绝经后心血管病风险低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示,哺乳持续期延长与女性绝经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相关。该论文发表于《妇产科学》【ObstetGynecol
2009,113(5):974】杂志。
该研究共纳入139681名女性健康倡议(WHI)观察性研究或对照试验中的绝经后女性。这些女性的中位年龄为63岁,且至少有一次活胎生育史。当评估哺乳持续时间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时,以多变量模型对社会人口特性(年龄、产次、种族、教育程度、收入、绝经年龄)、生活方式和家族是等变量进行控制。心血管疾病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自报糖尿病、高脂血症、常见及发心血管疾病。
结果显示,哺乳持续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危险之间存在剂量效益关系。在完全校正模型中,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的女性高血压【比值比(OR)=0.88,P<0.001】,糖尿病(OR=0.80,P<0.001)、高血脂症(OR=0.81,P<0.001)或心血管疾病(OR=0.91,P=0.008)发病率低于从未哺乳的女性,但肥胖发病率未降低。在上述所有变量和体质指数的校正模型中也能发现相似的剂量效应关系。
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得出多变量校正发病率进行评估显示,未哺乳经产女性与哺乳超过12个月的经产女性相比,绝经后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42.1%对38.6%,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3%对4.3%,高脂血症发病率分别为14.8%对12.3%。在平均超过7.9年的参试期内,曾哺乳7至12个月、有单次活胎生育史的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低于为曾哺乳女性(RH=0.72)。
评述
美国东卡罗来纳医学院牛顿(Newton)教授:此项研究的结论引人注目并颇具说服力,大样本量、前瞻性、标准化数据采集以及完善的统计分析进一步增强了结论的可信性。但同时应注意该研究在母乳喂养回顾可信度、纳入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参与着的选择方面存在偏移,这可能影响结论中“延长母乳喂养预防相关慢性疾病”的效果。
泌乳所致的生理改变、催产素的抗应激作用和皮肤间密切接触可能是相关保护作用的生理学原因,医疗保健机构及社会应当教育女性,认识到延长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具有双重益处。(转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