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南宋张孝祥词《念奴娇·洞庭青草》有感

(2014-08-18 12:47:01)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习笔记

http://s11/mw690/001u3Hblgy6LkZjdeD85a&690

 

 

读南宋张孝祥词《念奴娇·洞庭青草》有感

 

至少是在十几年前,偶尔读到过张孝祥的一首词:《念奴娇·洞庭青草》,当时就觉得很震撼,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常常会因某些感触而记起这首词,却并不记得作者的名字。近来得空,也许是快到中秋了,脑子里又浮现出了这些词句,这回认真到网上一查,才知作者张孝祥1132-1170是南宋词人,曾被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其父因为岳飞辩冤而受到过秦桧的迫害。秦桧死后,张孝祥得以复出,当过一些地方官,后因病故去,年仅三十八岁。从这些简历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年岁不大,但却经历了不少挫折。岁月蹉跎感悟多,难怪这首词意境不凡,令人过目不忘。此诗写于他三十四岁那年,因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的途中。

【原文】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临近中秋,洞庭湖与青草湖既不像初春时那般生机盎然,也没有了盛夏时因强对流空气所激发出来的风雨交加的躁动,开始变得平和与冷静,舒缓的湖面,简洁、单调、寂静、深沉。诗人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开始把我们带入一个寂静空灵的世界。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洞庭湖与青草湖连成一片,形成了广阔的湖面,这三万顷“更无一点风色”的湖面,像一块蓝色的宝玉,空阔深远,波澜不惊。在这宛如仙境中的玉界琼田里,静静地飘逸着我的一叶扁舟。这句不仅写景,而且也把作者带入了心如止水的意境之中,开始了第一人称的叙述与感慨。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天色将晚,周围的一切慢慢暗了下来,玉界琼田更显寂静,漂浮在一叶扁舟上的我,依舷而卧,素面朝天,一派天象,极目而来。只见一轮皎洁的晓月缓缓地升起在墨色的天际,夜色因月光而更加深沉,月光因夜色而愈发明亮,银河仿佛是月光投在天际的影子,月亮又好比是银河中闪耀的巨星!宝盖如轮的明月与如细碎钻石般闪烁的银河在深暗的夜色中交相辉映,互为表里,一尘不染,光明清澈!面对这样的景色,心境天景默然相应,天象人心骤然透彻。这寂寥空旷的洞庭青草之夜,天象是表,内心为里,“表里俱澄澈”!平时只知月色可以照亮景物,今夜才知月光可以照透人心!如此心旷神怡的体验与感悟,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在清冷的暗夜孤舟之上,作者把视线从星月交辉的天空投向自己的内心,回想自己被贬到岭南两粤之地的经历,远离父老,孤立无援,问心无愧,独善自身,譬如夜空中“孤光自照”的星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仅仅是“表里俱澄澈”,而是渐渐到达了“肝胆皆冰雪”的境地。澄澈只是干净和明亮,而冰雪则不仅是洁白无瑕,而且已经是无欲无求,沉稳清净了。

细细体会,如果说开篇的“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是纯粹地描写外部景色的话,那么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开始,作者已经逐渐地从外部景色转入了内心境界的描绘,直到“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或许已经是相当层次的内景了。我虽似是而非地粗读过一些有关修炼的书籍,也曾不得要领地浅尝过某些修炼方法,但毕竟不是实实在在的修行之人,此处的“孤光自照”到底是何意喻,“肝胆皆冰雪”又是何感受,真是不得而知了。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仿佛一阵清风吹来,又把作者从深入内心的冥思中唤回到现实。短发萧疏,表达的是在不得志中从此渐渐老去的状态;襟袖冷,描写的是处境的冷漠与自己两袖清风、捉襟见肘的现实状况,但即便如此,凭借“表里俱澄澈”与“肝胆皆冰雪”的内心,足以让诗人用稳定淡泊的心态应对巨浪翻滚般的动荡与空虚寂寞的孤独。“稳泛沧浪空阔”,一个稳字,为我们勾勒出作者强大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淡定从容并充满自信的内心独白,它告诉我们:人生的境遇不可选择,但面对不同境遇时的心态,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的。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用“稳泛沧浪空阔”的心态来直面现实,一切都显得轻松、开阔乃至豪放起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用大瓢舀尽如江水般多的美酒,细细斟入用北斗七星做成的酒器里,豪饮细斟,收放自如,饮尽西江而不醉,阅尽人间而不迷,不仅不迷,反而愈发清醒,“万象为宾客”,短短五个字,表达的是当时被称之为“心学”的一种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既然心外无物,那么作为心外之物的“万象”自然就都是心的“宾客”了。天地之间,唯有我心,心生万物,无心便无物,我心为主,万物是宾。诗人在这里已经更加彻底抛开了尘世间的一切纷扰,进入到了一种哲学亦或是修行到一定层次的境界里,情怀飘逸,超然物外。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看穿了一切,自然就放开了一切,放开了一切,才是彻底的轻松与洒脱。如果说“尽挹西江,细斟北斗”表达的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与“呼儿将出换美酒,与耳同销万古愁”的惆怅与豪迈,那么“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就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飘逸与洒脱。在时近中秋的月夜里,在“玉界琼田三万顷”的一叶扁舟之上,诗人仰望星空,“表里俱澄澈”,反观内心,“肝胆皆冰雪”,完全进入了内景与外境和谐一致的美妙境界。神游物外,纵横天地,以江水为酒,邀万象为宾,酣畅淋漓,情不自禁,扣舷而歌,独自应和。一时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怎可知今夕何夕?!何须知今夕何夕?!今夕何夕又有何分别呢?!

 

如此超然洒脱,如此淋漓尽致,词写成这样,已经超出了一般诗词的文学境界,跃然成了明心见性的顿悟之笔。没有一番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没有深厚扎实的诗书功底,难有此等好诗,历经千年流传而不失其睿智犀利的文采!每读这首诗词,常有身临其境、玉骨冰心、醍醐灌顶之感。

甲午中秋将近,再读佳作,小有心得,与诸君共赏!

 

弘纲

201483日于海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