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张补中益气的方子。 它是谁呢?就是距今已有快千年历史的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
它的组成是这样的:
黄芪18,人参9,白术9,炙甘草9,当归3,陈皮6,升麻6,柴胡6。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可补中益气健脾,当归能活血,陈皮可理气健胃,防补药壅滞,升麻、柴胡能升举阳气,诸药合用,共成补中益气升阳之功。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加减,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说,颈椎病和腰椎病有典型气虚的患者用此方,亦可达到治愈目的。
【案例一】
张某,女,54岁。腰骶部久坐后有胀痛感,坐的时间越长胀痛越甚,站、行、卧均无明显不适,饮食睡眠亦可,二便调。此症状已持续半年之久。曾做过针灸、推拿及内服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效果不佳。经人介绍前来求治。
观其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而弱。遂处以补中益气汤加杜仲二剂。
患者二日后来诊,述坐时腰部胀感已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服用至九剂时症状消失,复服三剂以巩固之。
【案例二】
刘某,男,45岁。双侧腰三横突处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亦不能久坐,此症状已持续四个月。
观其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沉。予外敷中药,亦内服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半月而愈。
中医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腰为肾之府,脾虚则腰疼。而现今大多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均由劳损所致。以前治疗腰痛多从肝肾入手,取肝主筋,肾主骨之意,其有效者亦有不效者。又有以活血散瘀之方治疗,而总有效果不佳的。 特别是,有些腰突患者常常复发,令此病治疗很是头痛。
今天说的二例,均取补中益气汤收功,不由引起我的思考,亦给了我很大启发:腰椎间盘突出后期何不从劳损出发,以脾胃治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