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必须改变提前填报志愿的做法
(2012-07-13 21:19:05)
标签:
高考提前填报志愿不合理杂谈 |
高考的那几天,北京电视台跟踪采访了一位北京陈经纶中学的高三女生,从高一入学的那一天开始,许多高中学生与家长就开始了近一千个日子的高考备考。大部分的高中学生就如采访的那位女生一样,他们一千天如一日地学习,从早七点到晚11点或12点或1点。而备考家长如那位女生的家长一样,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这个备考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心理家长希望不要出现问题,他们的身体家长小心地伺候着也希望千万别出现问题。
终于到了高三,学习更加紧张了,大部分的孩子一周七天,每天近15个小时,在学习。高三的家长会比起以往的家长会,气氛凝重而严肃,每学期的两次重大考试,最后半学期的四次重大考试,孩子和家长都变得紧张而焦虑,大家几乎摒住呼吸注视着最后的几次考试,就如同最后的冲刺,几年的辛苦就在此一举,孩子们就是那冲刺的运动员,家长就是那最提心吊胆的观众。
高一高二一直排名第一的,很可能高三时被甩在了四五名甚至十名以后,笑在最后的才是最终的胜利者,残酷的竞争在看不见硝烟的校园里进行着。每次的家长会,考试总在第一名的家长相对得意而快乐,其他家长羡慕着这位家长。但到高三时,这位女生的家长开始忧愁了,因为她的孩子不再总是排名第一,另一个女生开始抢占第一的位置,另一个家长暂时放松而快乐起来,但这都不算,虽然一模二模第一的家长是已经快笑到最后的家长,但这还不算,只有高考这一次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高考的前十天,特别是前三天,家长几乎要祷告上帝千万别让他们的孩子生病,千万等高考这两天过后再生病,但不幸的是因为最后两个月的学习太紧张了,还是有的孩子在高考的那两天生病了。我孩子的一位同学平时学习还行,他们实验班的同学应该百分之百能考上一本,但这个孩子很不幸没有上了一本线,因为他高考的那两天病了,三年的努力就这样白费了。我的孩子身体一直不很强壮,高考前一个月,我几乎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问他身体如何,如果他说好,我就谢天谢地。直到高考的前三天,他的身体依然没有疾病的症候,我知道成功的一半已经实现了。
高考前一周我就在考场周围为他定了宾馆,高考那一天上午第一场考试结束,他爸爸去考场接他,我在饭店给他点菜,他一下考场就吃中午饭,吃饭完毕赶快送他去宾馆休息。下午考前一小时叫他起床,问他睡着了吗?他说睡着了,我们就非常高兴,觉得下午他有很好的状态,又是胜利的一个保障。两天结束了,我们不敢问孩子考的怎样,大家都害怕着,希望坏消息到来的越晚越好。
最后一门考试结束之后,我们就很少见到孩子了,他去找同学玩了,三年可怕的封闭、紧张、拼命、莫名的暗示等等折磨着这些年龄仅在十七十八岁的孩子们,他们像出笼的鸟,再也不想被束缚,甚至再也不想在家里,再也不想看到家长了,他们只想看到同学,只想笑啊闹啊,总之他们要快乐。整整一个月,我的孩子每天都去找同学,我希望他能读点书,但他们早已厌恶透了书本,连同书籍。而这三年他的书本、参考书和题库,我给他打包整理出两个等身高的内容,可见孩子学了多少内容,也多么的害怕再学习了。
6月25日出成绩,每个学生和家长都是战战兢兢地打开自己的信息,在看成绩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勇气面对那一刻,还是孩子先看到成绩告诉了我,还好,他的成绩与他所报考的学校接近,一块石头半落下来,但还没有落下来。
5月13日报志愿之前四个月内的所有周末,我全在为他报好志愿听各种讲座。最火爆的一场讲座是北大招办孙东东的讲座,他讲他为多少权贵家的孩子报对了志愿。而最令我讨厌的是他的这句话:提前报志愿多少年证明是最合理最好的方法。正是他的这提前报志愿,让我们这些家长提前半年就在这里辛苦了,而他一次讲座下来要收多少银子只有他知道。这半年来我们交了多少费,买了多少材料,有多少有关报志愿的机构轻松地从我们的手里将钱一点点拿走,虽然我们不情愿,但是大家都就说一个孩子,就一次,投入就投入吧,没有尽心才后悔呢。报完志愿后,我开始每天为孩子准备高考作文材料。每天他一去学校,我就开始看这些作文书,只怕拉下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正好是要考的内容。而孩子们没有一点时间看这些作文材料,作业已经沾满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吃早饭和晚饭的十分二十分种我开始给他讲这些材料,但最后的事实证明这种灌输根本没有作用,作文必须是积累,是自己的感受与体悟,是水平与功夫。
7月10日至14日,特别是7月10日这一天,对近一千万的考生与家长来说是宣判的日子,这几日,可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我的孩子以仅高出录取线两分的悬殊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他的志愿校,我的心只有在10日这一天才真正地踏实下来,才安心下来,也才高兴起来,才能干自己的事情。
而他们学校的年级第一名,一位男生,却因为志愿报高与自己的志愿校擦肩而过。而他们班的第一名,一位女生,仅因与志愿学校差一分而名落孙山。我和我孩子说,你的这位女同学三年努力白费了,他说何止三年,像她这样努力的学生恐怕是12年,哪像我最后半年才发力?所以这会儿她和她的家长还不知怎样哭呢?最好的两个学生,付出最多努力的两个学生面对的却是最最残酷的高考现实。而我的一位女同事,她的女儿是人大附的好学生,她报考的是清华大学,她女儿考了650分,仅以六分之差与志愿学校无缘,我们所聚会的那一天,她当着我们所有人的面痛哭流涕,这就是孙东东所说的提前填报志愿最合理最好的反面证明,它害了最好的学生,如果不是提前填报志愿,孩子们何至于失落到如此不能忍受的地步?高考这一体制,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我们中国人必须接受这种八股文考试,但是它毕竟是目前所最能体现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国唯一体现公平透明的一个地方。但提前填报志愿的弊端却是有目共睹,人人不解,叫苦连天的事情,但北京市就是不改,不改的原因是有像孙东东这样自认为合理,而根本不会体谅孩子们的一批人把持着这一领域,这些人主宰着孩子们的命运,却根本没有同情之心,这是北京市孩子们的悲剧。强烈呼吁北京今后改变提前填报志愿的做法,不能拿孩子们的命运这样随便地冒险、赌博,这是残酷的,必须改变的。
那三个付出最多而失败的最惨的孩子,听说即不准备上第二志愿学校,也不想复读,他们一夜之间突然发现他们被这个高考制度与填报志愿的这种种规则给耍了,他们准备出国,他们不想再在这里做牺牲品了,他们也确实无法面对现实。一个人当他付出百倍的努力却还无法实现他本该实现的理想时,他准备换一种游戏规则。提前预祝这些孩子,未来他们一定会非常优秀,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有理想目标,比别人更有毅力、更努力。付出就应该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