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酒一般浓烈的爱情
(2009-03-28 14:08:03)
标签:
爱情说不清理想与现实杂谈 |
(春天来了,让我们也说说一说就错的爱情。)
要想知道爱情是什么滋味,可以到迟子建有关爱情题材的小说中去品味。有人说迟子建的小说很少涉及自己的情感生活,这种判断显然是错误的,小说家的高妙之处并非直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而是将情感典型化,将特殊的情感与普遍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创造出一个高于生活的情感世界,《炉火依然》正是这样的好小说。爱情中的所有情愫都在《炉火依然》中呈现:喜悦、惊喜、柔情、疯狂、痛心、眼泪、悲哀、绝望、毁灭、再生、决绝、柔弱、魂牵梦绕。没有体验过爱情的人,对爱情没有天然悟性的人,绝不会将爱情中的所有滋味体会的那么深、那么透、那么细。迟子建显然是一个书写爱情的能手,她让我们在《炉火依然》中经历了爱情的全过程,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文学作品回到爱情的感觉中,让我们通过她的作品认知爱情的本质吧。
很显然,爱情令人琢磨不透,一说就错。爱情是美好的,更是神秘的。爱让人快乐如神仙,也让人痛苦如地狱。但每个人对爱情都趋之入骛,对爱情的执着是人的本性,因此爱情会以各种各样的面孔与形式出现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在爱情中最能体现人的本性,人喜欢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而对于得到的东西、近距离的东西总是忽视或怠慢。人喜欢向远处望,倾向渴望可望不可及的东西。《炉火依然》这篇爱情故事讲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大概人人都懂,但真要体味深刻,真要写出它的喜乐苦痛,还需要作家这一特殊职业的人提供我们这份人类精神食粮。
《炉火依然》讲的是“我”与禾合、分、合、分的故事。作者采用写实与虚幻相间的叙事手法,小说叙事风格忧伤、优雅、韵味悠长,作者在写实与虚幻二重奏的交叉与转换中展开叙事,整篇小说像一个梦境,扑朔迷离,摇曳不定,沉醉不已,美不胜收。小说结构精致、纤巧,语言优美、空灵,读者在缠绵悱测的艺术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整部小说体现着整体的空灵与细节的写实完美结合的风格。写实的部分讲的是“我”与禾的真实故事,虚幻的梦境写的则是“我”对禾的思念及因思念所产生的许多情感意象。“我”与禾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我是一个富足人家养尊处优的女孩,禾是一个父亡母疯(在疯人院)的可怜男孩。由于祖父的仁慈,将这个远亲孤儿接到“我”的家中生活。少女“我”对禾有一种特殊的好感,也可叫一见钟情,总之,她第一眼看到禾时就有一种椎心刺骨的感觉,初见禾,“我”就砰然心动,“我”就惊喜不已。他们好像是天生的一对,童年的他们一起游戏,少年的他们一起干活、生活。少时的他们喜欢争吵,争吵给他们带来莫大的乐趣和快感,在这种争吵中他们的情感紧紧纠缠在一起。可是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突然不再争吵,他们突然有了一种倾诉欲和依赖感。怀春的“我”,有一天突然在禾的面前,不由分说地轻轻哭了起来,而钟情的禾温柔地关怀着“我”,他们的爱恋本来应该沿着这条美丽的路径往前延伸,但是不省人情的“我”却欲求还拒地拒绝了禾第一次对我头发的抚摸,敏感自尊的禾以为这是“我”对他的拒绝,从此远离了“我”。由于误会,“我”那一夜没有做好女人,“我”为之付出了心灵的痛苦的煎熬和折磨。整篇小说写的正是“我”被感情折磨和煎熬的内心活动。
禾离开“我”以后(十六岁的他离开了“我”家),“我”就开始追怀与禾一起生活的日子,“我”就开始在意念中苦苦“追求”、“暗恋”禾,这是充满痴迷、苦涩、绝望、痛苦、疯狂的爱情之路。禾离开“我”,“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他,想到他“我”就有一种充满忧伤的温情,看到他“我”就想哭,但“我”一直没有看到他,“我”只是在假想中与他见面,“我”只是在自己的意念中与他相遇并呈现自己的复杂情感。“我”想看到他,但没有勇气去见他。“我”的心特别地柔软、特别地伤感,动辄就想流泪,由于对禾的痴迷,由于与禾分离的痛苦与思念,“我”已分不清白天晚上,分不清今夕是何夕。“我”期待、等待禾的出现,但却只能在意念中想象与禾的见面,并表达“我”对他的强烈感情。一想到再也见不到禾了,我就痛不欲生,因为对他的苦恋,“我”心碎憔悴。“我”期盼着禾;希望给他似水的柔情;我对他的房屋望眼欲穿;“我”在想象中忌妒着别的女人接近他;“我”在梦中思念他;“我”在想象中为他担忧;“我”在想象中表达愿与他相依为命的强烈情感;“我”对他疯狂的想念使我绝望;“我”甚至希望让感情俘获“我”,不顾尊严地爱他;“我”在回忆中寻找温情;最后“我”真的走向他的家中,却发现他已经有了一个女人,并准备马上结婚;“我”绝望得以为自己熬不过他结婚的这个晚上;“我”以为“我”这一辈子将在对禾的思念中憔悴、苍白并老去。但禾的生活却突然改变,“我”的爱情有了新的转机。禾的疯子母亲自杀了,他的妻子在生产中与孩子一起死亡了,“我”为他悲伤,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又期待着与他重逢。有一天他真的跨进“我”期待已久的房门,但那是在他向“我”的父母求婚失败的情况下沮丧地走进“我”的房门,这一错误的路径将使他们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我”发现禾已经变得相当陌生,当禾说要与“我”私奔时,“我”却神经质地告诉他说“不”。禾让“我”想一想,并每天来等候“我”的回答,但“我”想了一年还没有想好,并觉得禾的来访变得平淡无奇,甚至怀疑与禾同行是否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禾见“我”无法下定决心,就说你别想了,然后就真正的消失了。当禾真的再一次从“我”的生活中消失后,“我”又发现自己竟是这般的爱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梦牵魂绕的思念。这篇小说就像一个寓言故事,说出了爱情中的许多特性。迟子建写出了爱情的梦幻性,写出爱情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与爱人之间的互动,更是个人心灵的事件。
她的这类小说都有这种哲理的意象,没有神来之笔,没有深切的体会和丰富的想象,绝写不出这样具有哲理意味的小说。她的爱情小说都带着神秘的面纱,揭开这神秘的面纱后,是爱情的本质给人带来的无奈之感。这样赋有意象和寓意的小说或许只能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最为契合。爱情本身具有梦幻的性质,因此描写爱情的作家正是那些痴人说梦的人,因此说迟子建是懂得爱情的人。爱情是飞翔的精灵,落到地上就像水珠一样蒸发,因此爱情永远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迟子建抒写爱情的小说都有类似的主题。《遥渡相思》、《庙中的长信》、《回溯七侠镇》都有类似的性质。爱情只能在想象和意念中生存,现实中的爱情都无法令人满意。作家给我们创造比现实更高的作品,迟子建给我们创造想象中理想的爱情。
迟子建在这类小说中抒写的是“我们”,而不是小“我”的情感,因此这类小说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她不是给我们编造一个故事就够了,她是在探索爱情的层面和特性,她要探讨爱情的美好与力量,探讨人性的多变与复杂,她将个人对爱情的领悟提升至普遍的人类情感经验,因此她给我们揭示的爱情特性更丰富、深刻、饱满。她的爱情小说具有内在意蕴饱满的特性,她的爱情小说充满主观意象,充满激情与力量。虚幻的特质,唯美的特性,诗意的语言,浓烈的情感,哲理的意蕴是她这类小说的特色,如此这般书写爱情的人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还不多见,因此她的写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中应有独特的位置。她为当代文学创造了一份稀有的珍馐,她在当代文学中的位置将撼然不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