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第一天去见客户,感觉到了很大的无力感。首先是在时间的安排上。我从上周五开始就一直在忙着做时间安排,但是要询问的东西太多,很多东西不能确定,所以很多东西一拖再拖,这期间还不妨客户会因为忙而忘了你的请求,或者其他什么的,总之安排到今天上午的时候还是没有弄完。这东西也怪,只能在工作的时间安排,所以局限性很大。当局限性很大的时候,我总会习惯把事情往前赶,可是这次我显然是没有赶上。以至于后来我不得不请求外援,让同事来帮忙安排。好在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客户,不用计较很多。这是我第一次把预料到做不完的事情分担给别人,当时我真的感觉到了压力:即使精力可以透支,时间也是不能透支的。但不管怎样,还是会有一些损失的,而这种对内的愧疚会比对外的愧疚让我更难受些。
跟客户见面则是另一档子事。我们几个人都是第一次跟这些客户见面交流,第一次陌生拜访大客户,还是在饭桌上,以吃饭为媒介来交流看法,我觉得难度很大。如果是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吃饭,我都会觉得要比这个好。不过越是这种时候越能总结经验。我可以以绝对正面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气场,甚至观察细节。我的包袱就是怕给公司丢面子,可是放下包袱的时候,我就是个新人,而且新的不是全部,只是在这个环节上——谁没有这种情况呢?那顿饭我一直在陪衬,细心的留意着细节,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气场确实很不一样,这样的气场也是我第一次遇到的。下午去另一家公司拜访的时候,我就要比中午的时候轻松多了,首先是环境变了——我建议除了谈恋爱以外的任何第一次见面放在饭桌上,除非是转介绍的;其次我也从上一次的经验中总结出来了很多。总之,我能感觉到了一些轻松,当然,还是以观察学习为主。
晚上,我和一个基金公司的朋友吃饭,当然名义上他们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也是通过介绍第一次见面的——当然,这不是相亲。整个晚上我都感觉很轻松,聊天很开心,没有负担,没有顾及,我们从深圳聊到了东北,从感情生活聊到了生活成本,漫天地聊,偶尔穿插些工作上的事。一般作为客户都不愿意在下班时间提及工作的事情,我也做过买方,也能体会;但是我也会说,我是做销售的,销售没有下班的时候,所以大家也都能体谅。其实相比较公事公办,我更喜欢多跟客户私下交流。可以摆脱角色的束缚,是一件好事。毕竟我选择这份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结识更多的朋友。我相信我的公司会是一个努力做好、积极向上的公司,所以如果有一天这些人在需求能够满足的情况下,给公司打5分,再看在我这张大脸的面子上,能打出6分来,那我也就知足了。毕竟对于公司来说,为公司赚钱是我工作的根本;而对于我来说,我的出发点则是想认识更多的朋友,两者取一个最优值,这就是我的目标。今天这顿晚饭,我可以说是用公家的钱吃了一顿私人的饭,也可以说铺垫私人关系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哪一面的人听到另一面的话都会有点不高兴,但中国话就是正反两面说。我不想用语言来装饰意义或者附加目的,坦诚布公地讲:我今天认识了一个朋友,吃了顿饭,聊得很开心。就这些。
其实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工作的事,接触客户的数量越多、种类越多,我就越在思考这个东西,不断的修正着。我发现我们把很多能量耗费在过程上,而有些过程其实是可以省略的。比方说电话通知,A会告诉B通知C什么事情,其实A完全可以直接跟C联系,但有的时候还是要走这个过场。我记得以前在培训的时候特意讲过香港机场的服务员从来都是直接解答、不会把问题支架出去的——当然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在香港机场你是客户,而有的时候对方才是客户。退一步讲的话,你会去难为你的卖方么?我是不会。我偶尔会小考验下给我服务的人,或者说叫“逗你玩”,但其他时间我还是会很礼貌地对待他们,在我可以的范围内帮助他们。我现在习惯每天对酒店给我开门的人说谢谢,我习惯对清洁工点头微笑。因为我们都只是以生活中的一个角色去面对,我们很有可能会做角色转换,用另一个角色去再次面对,所以将心比心,以礼相待有什么不对呢。记得从前有一个故事,将一个银行的男柜员晚上招妓,嫌弃女孩、不是很待见,转天,他在银行上班,发现那个女孩来存他给她的那500块钱。这是什么感受呢?老话讲:出来混都是要还的。而我总是习惯说那句话:与人方便,随遇而安。
想想,我们每天都是工作8个小时,而工作之外的时间有16个小时。如果把工作中的各色带到生活中去,那将是多么悲剧;但如果把生活之中的轻松带到工作中,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段佳明 23:44
2011-4-25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