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当初考大学的时候,我提出过要去广州的中山大学,但是当时被老爸给否了,其实否得也不算直接,他只是希望我能够留在北京,按照他的话说:离家近点。人在哪上的大学,基本上就会定在哪,尤其是北京这种大城市。按理说,我也算是北京人,但是对北京却没有那种放不下的好感,而我之所以会留在北京,也就是应了老爸的那句话“离家近点”。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面试的人问我愿不愿意去外地工作,我给他的回答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我不会离开北京。我给面试的人算了一笔帐,算我如果每周见一次父母,剩下的这大半段人生还能见多少次;如果每月见一次,还有多少次;如果每年见一次,还有多少次;我告诉他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选择一份漂泊在外的工作,因为父母是唯一的,而工作有很多。
前不久调动工作的时候,我被告知新的工作要经常出差,一个月有大半的时间会在外地,我同意了,虽然在调动工作之前公司没有告诉我这些东西,但是它们还是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但如果换是常驻外地,我想我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家搬过去,要么换一份其他的工作。
家其实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那是一种归属感,一种若即若离的归属感,待得久了想出去,离得远了想回来。而且当你离开的时候,你不只远离的这个小家,还有你的亲朋好友、这个大家。如果说感情需要经营,我觉得有点过;但是如果说感情不需要维系,那也是扯淡。总之,人与人就是近而亲、疏而远的法则。以此,我可以把出差比喻成拓展,扩大“大家”的范围;而常驻是覆盖,开发新的而舍弃旧的。每个人的质不一样,有的人喜欢去开拓或者想换个氛围,那就适合去换个地方驻下,而像我这样的人,八成是放不下那些感情,正好让它若即若离吧。
古语曾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皋鱼为三失立槁而死,“弟子诫之,足以识矣。”
段佳明 23:56 2011/3/16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