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我们的心

(2010-03-28 02:03:35)
标签:

2012

观后感

娱乐

分类: 电影、读书

《2012》:我们的心

 

    小的时候,我想做一名科学家,那个时候觉得科学家很伟大,能创造出很多东西。长大后,我发现小时候的我之所以会向往科学家,是因为成就感,还有,可以改变命运、改变世界。但随着一点点长大,我越来越背离了小时候的梦想。我可以说我是一个爱好者,热心于此,但是我不再想成为科学家,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受社会的感染,而是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改变的,而有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去改变的。
    《2012》是一部以灾难为主线的电影,不管这个灾难是不是真的,我们都会面临很多问题。大量的碳排放,温室效应加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地球表面水面积增大,反射的太阳光增多,吸收的热量减少,温度下降,冰川纪——周而复始。我一直不认为人们的行为在破坏或是污染地球,我们只是在加速地球上那个本身就存在的循环。所谓的环境只是对于人类自己来说,自己做伤害自己的事,那就叫做报应。
    我之所以没有选择继续科学家的梦想,是因为我看到了更多。当一个人的活动范围扩大以后,他就会有更大的掌控感,但是当他接触到更多的规律原则、人情世故之后,他又会感觉到无力。小的时候,我的世界就是我的家,折跟头打把式,我无所不能;长大以后,我的世界就是我的学校和小区,我从东边喊一嗓子西边好歹也能听见个声音;而现在,我的世界是整个北京,即使有精力奔走于城区,我也没那个时间——人总会被什么东西限制着:时间,抑或是这个地球或者人类世界的规则。所以我很早以前就不梦想当科学家了。虽然电影里美国总统说:1个科学家可以顶得上20个老政客;但是科学家也没有10亿欧元去买一个方舟的座位,若不是“科学”两个字,人家能在方舟上活着么?
    我相信科学,也拥有信仰。我不信仰佛、主、神明,因为我知道那是一个把规律法则具体化了的形象。我尊重宗教,它确实教给人以道理。但是,如果细心发现,我们会发现所有宗教都有着相似或是相同的基础和向往。是的,等看过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需要的是明白道理,还要一个心灵的寄托。
    不管《2012》的故事是否会在某一天发生,不管地球最后究竟怎样,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境。灾难于人,无非就是死亡和世界的毁灭,而这个世界并不见得是地球,也可以是个人的。人们害怕面对灾难,因为没有安全感,因为灾难的不可知。可是,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灾难,也许是事故,也许是疾病,它们随时都可能夺去生命或者摧毁世界,为什么我们没有那么害怕?因为侥幸心理,因为那个悲惨的事故或者可怕的疾病可能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身上,而《2012》这样的灾难让我们无处可逃。
    为什么在面对灾难的时候,人都会那么在乎感情,变得那么平和与坦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那些东西最有意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的人生可以留下很多有意义的事物,他的人生也可以充满意义。如此说,科学家凭借“科学”二字,可以以身殉职,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坐上方舟。但是,我的梦想还是不会停留在科学家身上。我需要的不只是明白一个道理,需要的更是一份心灵的寄托,所以感情成了最重要的东西,最有意义。我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丧生于车祸,我的世界会怎么样。所以我现在更爱他们,我在乎这个世界。科学家也会死于车祸,他们想过么?可惜他们又是选择了意义而为科学献身的人——人生的道理总是这样的循环,推不出个绝对——但是我还是想说:我们真的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就静下来,抚慰一下我们的心。看人生。用感情。


    我可以坐在这里遥望死亡,明白了人生有期限可循,我才会珍惜人生里的分分秒秒。

    我可以坐在这里感受我的世界,体会到世间冷暖,我才真正地敢爱敢恨。

    我可以坐在这里抚摸我的心,做有意义的事,做快乐幸福的人。


    段佳明 1:59 2010-3-28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并注明出处:blog.sina.com.cn/duanjiami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工作压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