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48、底部产生窑裂之因

标签:
转载 |
其成因:
1、过去由于轮机较慢,拉坯力传不到底部,内底泥还保持揉好时的泥性,形成死泥,烧制过程中与底足外部收缩不同步,产生拉裂。
2、古代窑工肯定也知道底部死泥情况,但还是由于轮机较慢及同心程度差,即使拉坯时有意让底泥受力,也是受力不匀,依然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开裂。
3、陈腐时间太短,可塑性差。
4、泥料拉坯时含水过低、过高,揉泥时没有排净气泡。
5、拉好的坯体,置放在吸水性较强的晒板上,足沿干燥过快,也会产生细微的拉裂。
6、拉好的坯体放在粗糙的晒板上,限制底足的收缩,足内也会产生细微拉裂。
7、拉好的坯体,干燥及烧制过程中,底足由于受到器物自重的压力,收缩与其它部位相比稍小,也会拉裂内底。
8、颗粒过大,不均匀、硬料太多,也会造成开裂http://s15/middle/5eec3855x860dfde1b21e&690&690
实际底部窑裂与修坯厚薄并没有直接关系,现代仿古定瓷,由于机器快轮的使用和人们知识的提高,倒是很少出现底部窑裂情况。
http://s8/middle/5eec3855gb27a6112c4b7&690
http://s4/middle/5eec3855gb27a6160a9e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