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糯米胎是什么概念

(2013-03-19 08:37:44)
一说起康熙瓷,立刻会提起糯米胎,而且许多人都将这一特征作为鉴定瓷器断代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经常在媒体播放的节目中看到一些专家在鉴定瓷器时讲到康熙糯米胎,如何如何。但是广大收藏者也许是没有机会接触馆藏标准器,也许是没法理解什么是糯米胎,永远也搞不清楚究竟那一种胎是糯米胎,

  查阅资料发现最早称之为糯米汁胎是形象描述胎体的质感如同糯米经水磨后流出的米浆一般细腻,光滑,如果是煮熟的糯米汁,恐怕不太可能,中国文人的语言过于夸张,后世专家望文生义狗尾续貂,如果你拿三个胎质相近不同年代的瓷器让专家讲一讲那一个是糯米胎,如果不看其他特征肯定分不清楚那一个是糯米胎

  糯米胎并非康熙时期独有,它只是表现出制造坯胎的泥料质量较高,烧成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瓷化程度较好,胎体质白缜密,坚硬、纯净,与景德镇明代产品相比,更加滋润、细腻,很少含有杂质,一般不借助放大镜难以发现孔眼,由于组织结构致密均匀,使得胎体的比重增加,通常大家都认为康熙时瓷器胎薄,分量重。

  但是应该知道糯米胎的说法是清中期鉴定者以景德镇明代瓷器作为对照物提出的康熙瓷器的新特征之一,是从广义普遍现象上看,是针对明代瓷器而言,又经过了几百年这种说法在鉴定中还有多大的意义?这是现代人必须要搞清楚的问题。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康熙时期瓷器的胎体质量发生了变化,主要原因一是清初景德镇烧造瓷器的窑炉发生了变化,明代窑较小如官窑厂龙缸窑,长和宽只有 两米,而清代则变成长近20,宽4多的 大型卵形窑,烧成温度大幅度提高,使得瓷器在高温区得到完全的烧结,高温区烧造的高档瓷器胎体达到现代瓷器的质量水准,但在中低温区烧造的中低档瓷器胎体仍然达不到糯米胎的水准;其二高岭土自万历中期发现以后,由于社会动乱和日本的竞争,景德镇瓷器的销售受到影响,一直到清初才开始逐渐发展,此时的高岭土恰恰是在最佳矿土层,从地质学角度说上层和下层的高岭土质量都比不上中层的高岭土,而康熙时期恰恰是最佳土层时期,国内国外市场再次进入高潮,泥料制造厂家面对优质矿土和火爆的瓷器市场自然会提高泥料的质量,已取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制瓷业也必然会提高产品质量,窑温高,泥料好,工艺精,瓷器的胎体自然质量高。

雍正和乾隆早期泥料仍然处在优质矿层,胎体质量仍然可以达到康熙水平,乾隆中期以后,优质资源枯竭,虽然窑炉没有变化但烧成温度必然发生变化,乾隆瓷器有橘皮釉的特征,特别是到了嘉道时期灰釉器大量增加,这些现象都显示了烧成温度在不断的降低。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乾隆以后糯米胎就消失了,一些生产官古器脱胎器等高档瓷器的厂家仍然可以在高温区烧造有糯米胎特征的瓷器,只是已经成为极少数厂家,而不像康熙时的普遍现象,因为雍正、乾隆期间糯米胎瓷器存在的时间较短,可能就以时间较长的康熙瓷器为代表。

  清中期以后景德镇,包括附近地区优质原料枯竭,尽管烧成温度可以达到烧成糯米胎的温度,但原料中杂质较多,市场也不景气,从制料到瓷器制作整个行业质量整体大幅度下滑,糯米胎瓷器更为稀少。

  九十年代后期,景德镇瓷器生产技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瓷器烧成温度一般都在1320度,高档瓷器可以烧到1340度,胎质细腻洁白,密度极大,胎质的各项指标都可以超过康熙糯米胎的外观质量标准,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仿古瓷作坊生产糯米胎瓷器没有一点问题。

  因此在鉴定现代仿古瓷时如果还在奢谈糯米胎是康熙瓷器的一大特征,就有点过于迂腐了,瓷器鉴定也要与时俱进一些旧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瓷器鉴定也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