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月悟
月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83
  • 关注人气:1,0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习止观坐禅问答录

(2013-10-16 06:06:39)
标签:

杂谈

问:初习止(在果曰定)、观(在果曰慧),无法融入圆顿、实相之理,如何次第修习止观?答:依照天台宗教、观体系,圆教一心三观,融入一念三千、圆融三谛之理;别教次第三观,融入隔历三谛之理;通教体空观,融入如幻二谛(幻有即空)之理,不渋中谛;藏教析空观,融入实有二谛(灭俗证真)之理,不渋中谛。天台宗强调自上而下修习。实在不济,不能融入真、俗、中谛(中道)理观,可以在修法时融入事观。

问:修法时,只有融入理观,才能断惑吗?答:是的。修法时,融入真谛之理,断见思惑;融入俗谛(有别于藏教俗谛)之理,断尘沙惑;融入中谛之理,断无明惑。

问:修法时,不能融入理观,怎么融入事观?答:先修止,将身、心定下来,系念一境,渐趋纯熟,然后修习事观不难。事观,有不净观、十六观(汉传佛教《观无量寿经》)、种子观与本尊观(藏传佛教有相密)等等。无理不成事,无事不显理;事观与理观,没有绝对的界限。

问:末学修习十六观、种子观、本尊观很多年了,为什么总是观不清楚?答:你平时修习禅定吗?如果没有定的功夫,无论理观,还是事观,都难成观。除非上根利智者。无定者,难以起观,好比散光,无法点燃火柴。有定者,容易起观,好比聚光,可以点燃火柴。

问:达到什么样的定境,可以有效地起观?答:至少达到散定(欲界定、未到定),才能有效地起观。小乘行人于未到定起观,发无漏慧,断见思惑,便是慧解脱阿罗汉。大乘行人于未到定,融入理观,可以明心见性。咱们汉地的佛弟子,普遍轻忽戒、定,结果高不成,低不就。须知,持戒,习定,观慧,是了生脱死的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可以通过数息观(参看笔者新浪博文《修习数息观之体会》),达到定境。然后,于定境的当下起观。先止后观,这是止观次第修习。进而趋于圆顿止观,止观不二修习。

问:初习止观坐禅,有哪些经典入门书?答:指导初习止观坐禅的经典入门书,有天台智者大师《童蒙止观》、《释禅波罗密》(链接地址见笔者博文《如何查找天台典籍》)。

    【附录】《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常坐、常行、半坐半行),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擞,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谁相恼乱?恣意禅观,念念在道。毁誉不起,是处最胜。二、头陀抖擞。极近三里,交往亦疏,觉策烦恼,是处为次。三、兰若伽蓝,闲静之寺。独处一房,不干事物。闭门静坐,正谛思惟。是处为下。若离三处,余则不可。白衣斋邑,此招过来耻。市边闹寺,复非所宜。安身入道,必须选择。慎勿率尔。若得好处,不须数移。观心处者,谛理是也。中道之法,幽远深邃,七种方便,绝迹不到,名之为深。高广不动,名之为山。远离二边,称之为静。不生不起,称之为闲。大品云,若千由旬外,起声闻心者,此人身虽远离,心不远离。以愦闹为不愦闹,非远离也。虽住城傍,不起二乘心,是名远离,即上品处也。头陀处者,即是出假之观,此观与空相邻;如兰若与聚落并,出假之观,安心俗谛;分别药病,抖擞无知,净道种智,此次处也。闲寺一房者,即从假入空观也;寺本众闹居处,而能安静一室;假是嚣尘,能即假而空;当知真谛,亦是处也。安三谛理,是止观处;实不遁影山林,房隐密室。”

    月悟注:智者大师以观心释,指出“安三谛理,是止观处”。安心于中道(中谛)理,修习别教次第三观、圆教一心三观,是上品处。安心于俗谛理,出空入假,修习假观,是中品处。安心于真谛理,出假入空(藏教析空观),或即假而空(通教体空观),是下品处。若能“安三谛理”,“实不遁影山林,房隐密室”也无妨。

    【附录】天台宗、禅宗侧重降魔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871460101akkt.html

    【禅修时,应该睁眼,还是闭眼】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871460101aysn.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