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繁体字
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二十二回
大型播客视频系列节目《繁体字通俗演义》文字部分
(简体字版)
会意汉字整合收尾 繁体中文仍未停息
本回是会意字部分的最后一回。我们来梳理一下其它的会意字。
師(师)
会意字。它最早用于军事。军师旅团营。本义是驻军。甲骨文当中,分别用“師”的左右部分来表示。左边的部分有解释为弓箭,也有解释为军队中的节杖或军旗。总之都是表示军队的意思。右半部分的币(并非‘幣’的简化字)是倒“之”。表示军队驻扎。金文将二者合二为一写作“師”。后引申为许多人聚集在一处,表示众多之意。比如“兴师动众”;众多人口聚集的城市就被称为京师。而众人之中最优秀的人,大家都听从他的指挥和领导,这个人就被人们奉为“師”,相当于指挥官,师长。进而引申为师傅,教师,老师。简化字仿照草书改造,其意不明。
帥(帅)
形声兼会意字。左半部分像人的两只手。“帥”就是形容用手把丝巾展开佩戴上去。由于两只手之形状和刚才我们所讲的表示弓弩之形有些类似,所以到了篆文中就写作“帥”。简化字按照草书仿照“师”简化为“帅”,显然是不解其意。
極(极)
形声兼会意字,与“亟”意思接近。是“亟”加“木”的分化字。《说文解字》:“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在中国汉字中,“一”表示土地,“二”表示天地。当然,“二”在这里并不真的指天地。它实际上是形容山洞或隧道的上下壁。中间夹着一个人。因为此人被夹住而无法脱身,故而大声呼救(口),用手挣扎(又)。因此“亟”的本义就是紧急,紧迫。“亟待解决”一词正是此意。“极”是“亟”的分化字。本义是房屋的脊梁,含有极限之意。故以“亟”为声旁。简化字简化为“极”,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繁体字当中,有一类字都含有“及”。比如“级”(级)“汲”等等。《说文解字》:“及,逮也。从又,从人。”是由“又”(变体)和“人”组合而成。表示用手逮捕人。引申为达到,涉及,联系。所以我们看,带“及”的汉字往往都和这些意思有关。因此“極”不能简化为“极”。
勝和胜
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字。
“勝”是形声字。《说文解字》:“勝,任也。从力,朕声。”由“朕”和“力”组成。本义是有能力担当,勝任之意引申为勝利。“朕”的本义是指一个人用手成船桨,后借用来表示自己。屈原《楚辞》中“回朕车以复路兮”中的“朕”就是指“我”。秦始皇以后,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称。
简化字“胜”与“腥”的意思相同。《说文解字》:“胜,犬膏臭也。一曰不(孰)熟也。从肉,生声。”本义是指肉的臭腥味。怎么能和勝利扯上关系呢?
芻(刍)
会意字。《说文解字》:“芻,刈草也。像包束草之形。”按许慎之说,刍是形容把割下来的草打包成捆。。“勹”代表包裹,里面的“艸”表示草。一目了然。在生物学中,我们把牛,羊称为“反刍”动物,就是因为这类动物胃里储存有大量的草没有消化,然后从胃中反倒口中不断咀嚼,直到消化为止。简化后的“刍”显然难以理解。
倉(仓)
会意字。《说文解字》:“倉,谷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从食省,口像仓形。”本义是储存粮食的地方。与“食”相近。将“食”下面改为“口”(屋子),意思是把粮食储存到“口”中。
齒(齿)
会意兼形声字,发“止”
声。下半部分是会意,像一张大口里的上下牙,简化后的“齿”仿照草书改造,就无法表现其意了。
鑿(凿)
会意字。本义是用金,殳在物体上穿洞。简化只选取了一部分,不及原字明晰。
畝(亩)
会意字。这个字经历多次变化,最终多以“畝”为正体。本义是田埂,就是水田四周高出的部分,可供人行走。“久”表示坚硬,不变之意。引申为单位面积。
壽(寿)
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形容老人脸上的皱纹像用钉耙耕田后留下的纹路一样,表明年岁很高。加“又”“口”表声旁。后改“又”为“寸”,其意不变。
鄉(乡)
与“卿”属于同一类字。“乡”和“阝”在篆文,金文中是用两个小人来表示。中间的部分与“食”类似,表示盛放食物的器皿。整个一个“鄉”字就是形容两个人坐在一起喝酒吃饭,也就是“老乡”。由于古文中的人形与“邑”(阝)接近,遂篆文改人为“邑”(阝)。《说文解字》就解释为“两国相对”。后用这“鄉”字表示行政区规划单位。鄉下,鄉村。简化的“乡”是现代人改造,表意不明。
響 (响)
形声兼会意字,从音,鄉声。因为“鄉”的本义是两人面对面吃饭交谈。所以“響”的本义是两人对话交谈。響應(响应)一词就就由此而来。后泛指说话,以及声音大等意思。
傭(佣)
形声兼会意字。原写作“庸”,后加“亻”写作“傭”以区分。本义是公平,均等。引申为雇佣,因为你要雇佣别人,就必须付与之相等的金钱作为劳酬。“庸”是会意字,最初的意思是指一种乐器,就是钟。后来引申出很多意思。(一)由用“庸”来演奏引伸出使用之意,比如“毋庸置疑”,就是“不用质疑”。(二)由“庸”是人们常用之物引伸出平凡之意。(三)由平凡引申为平等,平均之意。
樂(乐)
下半部的“木”就像放置钟鼓的木架子。上半部像鼓和鼙(古代的一种小鼓)。也有专家认为“樂”就是指在木架子上放有丝竹乐器。简化字仿照汉代草书改造,不可理解。
鬱郁
“鬱”和“郁”本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字。
“鬱”是会意字,用作郁郁葱葱,郁闷。本义是形容草木茂盛之状。
“郁”是形声字,是指一个地名,位于今天陜西省境内。和“郁”完全不是一回事。
解释了这么多繁体会意字之后,我还是要重申。繁体字并非完美无缺,简化字也并非一钱不值。我精心挑选了一下,认为下面这几个繁体字,即使被简化,倒也还有道理。
澀(涩)
本义是不光滑。引申为麻木,文字不通顺。这个字本来写作四个止。是会意字。意思是不能滑动前进。《说文解字》:“歰,不滑也,从四止。”后来将上面的两个“止”改为“刃”。表示刀刃生锈,不光滑。简化是现代人改造,也能解释通。
壘(垒)
壘和垒都是会意字,意思也比较接近。本义都是用土堆墙。不过“壘”主要偏重指军营中御敌的墙壁。
简化字当中最成功的例子应该是“众”字。
眾(众)
甲骨文,篆文当中都有写作三个人的“众”。甲古文中还有一种写法是三个人头上画一个太阳,表示众人在太阳下劳动。可是金文却改“日”为“目”(罒),后来还有改“罒”为“血”。一讹再讹。都不如“众”字明晰。
可惜像这样简化的比较好的汉字数量实在太少。建国后简化汉字方案从提出到完成,仅仅几年功夫就把使用了几千年的繁体楷书改得面目全非。可见当时的目标就是汉字拼音化,所以汉字简化的政治性远远大于文化性,急于求成。缺乏民主协商,缺乏科学理性。
至此,繁体汉字中最重要的会意字部分正是结束。下一回,我们将进入繁体汉字系列最后一个板块——形声字
友情链接:视频播客
山寨版《山寨版百家讲坛》《繁体字通俗演义》第二十二回
http://you.video.sina.com.cn/beimingwang
《繁体字通俗演义》已发回目
正說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一回
正说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一回(简体字版)
正說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二回
正说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二回(简体字版)
正說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三回
正说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三回(简体字版)
正說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四回
正说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四回(简体字版)
正說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五回 正说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五回(简体字版)
解密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六回
解密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六回(简体字版)
解密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七回
解密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七回(简体字版)
解密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八回 解密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八回(简体字版)
解密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十九回
解密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十九回(简体字版)
解密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二十回
解密繁体字: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二十回(简体字版)
拆解繁體字:繁體字通俗演義 第二十一回 拆解繁体字 繁体字通俗演义 第二十一回(简体字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