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七步骤

(2016-12-19 17:20:42)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七步骤

 

一、读准生字。面对一篇课文,首先要过生字关。要求学生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只做到这两步还不行。还要求能够知道这个字的音序、部首、在字典里面的解释、并且会正确书写这个字。

要求在书上生字旁边,写出这个字的音序、部首、结构、意思。以及标出这个字易错的地方。是读音还是字形。在家庭练习本上,写两遍音,四遍字,两个词。要求其中一个词必须是课文中的。如果课文中组不成词,可以都是课外的。这样硬性规定目的,一是让学生不仅会读音、会写字,而且通过组课文中的词,让同学清楚这个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也就是说生字在课文中所在的句子。便于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准生字,也便于学生在写字意的时候,知道这个字在字典中所应选择的解释。因为,每个字在字典里面都有多种的解释,而在具体的课文中,只有一种解释。

二、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标出小节数,画出生词、好词、好句。生字关过了后,就要开始读课文了。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读三遍课文。最终达到正确流利朗读,并且标出小节数,画出生词。第一遍,读课文课文,能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第二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小节数,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第三遍读课文,要求画出好词、好句,并正确流利。

三、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朗读了,就进入了预习的第三个环节,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要求同学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用铅笔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训练。一开始可能概括的并不是多好,多准确。但,没有关系,课堂上,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在概括能力上的不足,下次肯定会吸取教训,肯定会概括的很好的。能够学会抓关键词句来概括。硬性规定,同学们一定要自己概括。这样养成读后有想法,读后有感悟的习惯。为今后的语文批注做准备。

四、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大意。知道了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后,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整篇文章的大意。教给学生概括全文的方法。可以是每个自然段的段意连接起来,也可以抓重点段落的段意连接。一开始,学生概括的能力肯定不太好。没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概括水平会提高很快的。现在有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书上的概括精确。但不是学生自己的。提醒学生不要为了懒省事,就照着工具书上抄写。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概括。这样才是自己的东西。

预习时,要求学生把自己概括的课文内容写在课文后面。学习结束后,自己在理解的基础上,又一次概括的全文主要内容,写在课文标题后面。这样前后有个比较。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成功又在哪里。督促自己更进步。

五、品词析句,及时批注。课文大意了解了,就该品词析句了。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写批注。写批注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在读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可以是对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一句话的理解,还可以是对一段文字的感受。总之,读课文读到哪里有体会有想法了,就及时记下来。然后通过课堂上跟同学互相交流,加深自己的体会感受。提高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

六、课后练习题。预习的前四个步骤完成后,就可以进行第五个步骤了。看看课后的练习题,结合练习题,自己想想,能不能够完成练习题的要求。可以用铅笔把自己的答案简单写写。如果解决不了,要清楚哪个问题让自己犯难。课堂上认真听,如果听后还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提出来,同学一块儿交流。这样一来,同学们对问题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毕竟是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一样的。自己更操心,效果更佳。

七、拓展延伸。这是预习的最后一个步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更深入的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能力。来搜集一些跟课文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通过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更深入。进而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部分自觉的同学按要求预习,经过锻炼,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很快,能力很强。另一部分同学,有些懒惰。预习时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就需要老师不停地监督和提醒。但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为了督促每个同学都能够按要求预习,在开学的第一天,我把预习的步骤就抄写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记在语文书的第一页。目的便于提醒同学们按照这几个步骤来预习。虽说这样做了。但还有很多不自觉的同学,我们的学生在预习这方面还需要督促和监督。我希望在我的督促和监督下,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有所提高。

语文课前预习这项工作不仅贵在坚持。另外还要不断地创新。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增添新的预习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