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健
张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09
  • 关注人气:14,5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洛阳盛归来担保公司破产 高息揽储套牢4亿资金

(2011-09-30 09:29:57)
标签:

房产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9-27
  4000多名“投资人”被套,4亿元“理财款项”拖欠,这便是“洛阳最佳担保公司”盛归来留下的烂摊子。 
  盛归来,全名为洛阳盛归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今年5月,关于盛归来资金链告急的消息频现,此后,该公司濒临破产的说法加深了“理财客户”的担忧。 
  记者从洛阳市相关部门获悉,该市在冻结盛归来的资产之后,已将潘百勤名下所有资产转让给河北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后者已向洛阳市公安局指定监管账户汇入3.5亿元资金,用于支付上述4000多名“投资人”的损失。 
  潘百勤,盛归来创始人之一,目前已被有关部门控制。 
  本报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正是“‘高息融资’—‘输血’房产项目—无力回款”这条资金链的破裂,让盛归来盛极而衰。 
  洛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称“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盛归来存在多种违法行为。 
  戏谑的是,就在今年6月,河南一家权威媒体还倾其一个版面的下半版宣传了这家公司。 
  这家“明星”担保公司的倒掉,也揭开了洛阳担保公司“野蛮成长”的冰山一角。 
  勃兴 
  近日,包括张子云(化名)在内的一些“理财客户”再次表达了他们的诉求,盛归来拖欠的4亿多元“理财款项”中有他们的辛苦钱。 
  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盛归来曾与一些“客户”签订“理财合同”,将少则数万、多则上百万元的积蓄以年息18%左右的利率存入盛归来提供的银行账户,盛归来则在每月20日左右支付相应利息。 
  本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被卷入盛归来事件的投资人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一个身体伛偻、皱纹与青筋深刻脸上的老汉,走路有些颤颤巍巍。 
  张子云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将多年积蓄投入盛归来,如今,他每月只能靠不到千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
  洛阳市相关部门表示,争取在“十一”之前,完成对于受害者损失的兑付工作。 
  在当前民间借贷疯狂乱象之下,钱生钱有时就像吹泡泡一样容易却又脆弱。 
  据张子云介绍,盛归来并不是一家普通的担保公司,后者大多从事的是“银保”业务,即当银行为降低风险,不愿意直接放款给一些个人或企业时,就由担保公司为其提供信用担保,帮助后者顺利拿到贷款,并从中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其实盛归来的业务就是民间借贷,用比银行高的利息将钱从个人手中揽上来,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把这些钱放贷出去。”张子云说。 
  潘百勤的如意算盘不止于此。 
  这个早年创立过多家房地产公司的开发商与人合伙成立盛归来,通过盛归来的民间借贷,为旗下房产项目融资输血。 
  从勃兴到败落,盛归来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工商资料显示,盛归来成立于2008年10月,业务范围包括“担保、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咨询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起步时的盛归来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经过不到两年的发展就增资至1.05亿元,分公司的数量,更是遍布洛阳市下辖一些区县。
  一名曾在盛归来工作多年的员工告诉本报记者,高峰时期,盛归来在全市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连洛阳的一些乡镇上都开设有盛归来的揽储点。
  2010年年初,盛归来设在宜阳县的分公司开业时,将当地多名政府官员邀请到现场,为其开业剪彩。 
  一名担保公司负责人说,盛归来之所以大张旗鼓在短期内不断开设分公司,甚至不惜代价邀请政府官员,是为了依靠这种被包装起来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投资”。
  破裂 
  潘百勤始终忘不了自己的老本行。 
  据一名来自盛归来内部的合伙人透露,潘百勤此前在开发一个楼盘项目时,遭遇金融危机,后来成立盛归来并通过“高息理财”,将该项目盘活。 
  泡沫越吹越大。 
  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4亿多元资金到账后,潘百勤又四处出击,或成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投入亿元拍地,但结果是,这些拍来的土地因种种原因均未动工,一些开发的房产项目也迟迟不能回款。 
  一些“投资人”告诉本报记者,“投资”金额越高,盛归来支付的利息越多。
  单这项支出,每年就达数千万,潘百勤因此陷入困境。 
  盛归来告急的说法由此出现,更有消息称,用于支付“储户”的现金是潘百勤以更高的利息从别的担保公司拆借的。 
  恐慌在4000多名“投资人”中蔓延,他们要求立即偿还本息。 
  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6月底7月初,盛归来公司的银行账户被清零。
  此后,当地政府部门介入事件调查,并将潘百勤名下资产冻结。 
  上周,洛阳市政府发布公告称,该市已将潘百勤名下所有资产转让给河北涿州一家房地产公司,目前,该房产公司已向洛阳市公安局指定监管账户汇入3.5亿元资金,用于支付上述4000多名投资人的损失,争取在“十一”之前,完成兑付工作。 
  “自从盛归来出事,我就没睡过安稳觉,晚上老做噩梦,你看我的头发,一抓就能掉下一把。”张子云对本报记者说,现在,他最关心的是,潘百勤的资产到底卖了多少钱,够不够偿还4000多名“投资人”的本金。 
  上述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盛归来存在多种违法行为。“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单个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5%。” 
  这部由央行等七部门制定的《暂行办法》于今年3月施行,其中明确,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按照此解释,盛归来的上述行为并不属于这一范畴。 
  洛阳市相关部门人士表示,2010年年底,洛阳市工信局曾要求全市所有担保公司提供年度财务报告,但没有发现盛归来公司的违规问题。 
  而根据上述河南媒体的报道,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盛归来先后被省市相关部门评为“洛阳最佳担保公司”,获得“最具社会责任感担保机构”和“最受社会信赖投资担保机构”、“最具投资价值担保机构”、“最具发展潜力担保机构”等荣誉称号。
  几个月间,盛归来这个“优等生”的光鲜外衣已经褪尽。 
  上述洛阳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洛阳大部分担保公司均涉嫌“民贷”(即民间借贷)的情况下,下一步,洛阳市工信局将出台文件,禁止所有担保公司吸收公众存款,并重新将担保公司引导向“银保”业务 
  反思 
  盛归来只是当前民间借贷疯狂乱象的一个案例。 
  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民间的借贷行为本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渠道,不过,在今年信贷紧缩、流动性紧张等因素影响下,由于贷款利率水涨船高,民间借贷市场随之变得疯狂起来。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民间的资金拆借行为正在从两年前的苏浙等沿海地区扩展到山西、内蒙古等内陆地区,从制造业企业扩展至商贸流通企业乃至普通家庭,一些地方甚至有“全民放贷”之势。 
  虽然无法对当前民间借贷市场总量做出具体估算,但新华社援引央行研究局近日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去年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开始抬头之时,这一市场的资金存量就已超过2.4万亿元,占当时借贷市场比重已达到5%以上。报告指出,近两年来,我国民间借贷资金量逐年增长,存量资金增长超过28%。 
  洛阳市工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当地仅在洛阳市工信局融资担保科备案的担保机构就有140家,而其中仅有不到40家是从事“银保”业务的,其他大多均是从事民间借贷业务。 
  在洛阳市主干道之一的九都路上,本报记者注意到,在一段不到500米的路段内,便先后盘踞着多达20家的投资担保、投资管理公司。 
  “我这可不是瞎担心,郑州的诚泰不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张子云说。 
  张子云口中的“诚泰”,即河南省诚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今年3月,1.2亿元客户资金离奇“蒸发”的消息,在投资人当中引发恐慌,政府部门随后介入调查。 
  本报记者了解到,洛阳市政府已经于上月决定成立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