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行和开发商,谁更暴利?

(2009-04-15 12:10:08)
标签:

房产

银行和开发商,谁更暴利?

我前几天写了:《房价不应该绑架房地产研究》,指出现在全国人民大家都在谈论房价,作为一个房地产从业人员,我也觉得房地产研究不应该局限于房价或任何研究都围绕房价,或房价不应该绑架房地产研究。在进入21世纪以来,阶级斗争也没有必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我个人觉得房价没必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特别是作为房地产研究人员,更应该分析高房价,买房和养房难的深层原因。

   房地产开发商前几年有相当时期内存在高利润,部分开发商确实存在暴利不可否认,但这几天看到几篇报道“我国银行是全球赢利最好的”,这其中有没有垄断利润和暴利呢?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房地产开发商也在降价销售情况下,虽然未买房者希望房价下降,但房奴们更希望利息进一步下降。

人们不禁要问,银行和开发商,谁更暴利?

 

   以下是二篇报道:

中国银行业去年业绩全球领先第一财经日报0090323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22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有限,风险可控。中国银行业2008年业绩有望在利润总额、利润增长额、全行业资本回报率三方面在世界名列前茅。
  刘明康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在各银行大规模集体加大拨备的情况下,资本回报率仍然高达17.1%。2008年,银行业净利润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幅达30.6%。
  二是不良贷款保持双降。到去年12月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7000多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45%,比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剔除国家帮助农行剥离不良贷款和支持地震灾区救助因素,不良贷款余额仍比年初下降26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
  三是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末,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达153%;拨备覆盖率达110%,同比上升76.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达198.5%,同比上升28.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119.6%,上升55.1个百分点。
  四是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持续下降。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309件,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案件89件,这两项降幅都是29%。   (新华社)

 

 

工行再续“全球最盈利”银行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9年03月26日

困难的全球金融环境下,工商银行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昨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下称“工行”)公布了其2008年度业绩。年报显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同),2008年,工行实现税后利润11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33元。
  这是工行自2003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实现高增长,六年中,工行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7.5%。工行称,2008年工行巩固了全球市值最大银行的地位,并成为全球最盈利的银行。

  净利息差逆势上升

  工行年报显示,2008年工行实现税后利润1112.26亿元,同比增长35.2%。营业收入增加527.67亿元,增长20.5%,其中利息净收入2630.37亿元,增加385.72亿元,同比增长17.2%,占营业收入的84.8%;非利息收入471.58亿元,增加141.95亿元,增长43.1%。
  在去年全世界央行的降息过程中,工行的净利息差反而略微上升。年报显示,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80%和2.95%,比上年分别上升13个基点和15个基点。工行表示,这是由于其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的增幅略高于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的增幅所致。
  而对于工行净利息差的变动,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这是由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说利率下降的影响有多大。
  他指出,2007年央行加息的滞后影响、工行贷款重定价、利率管理水平和议价能力上升、贷款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这些对工行的净利息差而言,都是正面影响。而数据显示,工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由2007年的6.11%上升至7.07%。
  对于负面影响,姜建清则认为主要来自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央行的不对称降息。另外,由于资本市场不活跃,工行的活期存款占比有所下降,降低了3个百分点。
  截至2008年末,工行资本充足率为13.06%,核心资本充足率10.75%,均有所下降,但都满足监管要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