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房价的三座大山已经动摇

(2009-01-12 20:12:52)
标签:

房产

作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高房价的三座大山是:高地价,开发商爆利和好利率;那何谓“高房价的三座大山已经动摇”;

  

首先我们来看地价:

1.2008年许多地区土地拍卖流产

2.政府鼓励经济适用房,其土地价格非常便宜

 

   其次我们来看开发商爆利,由于开发商资金短缺等问题:

   1.许多开发商出现明和暗的楼盘降价

   2.政府鼓励开发商降价

 

再次我们来看利率

   1.2008年利率下降5次

   2.中下银行实行给予存量房贷客户利率下浮30%的标准,即贷款利率7折;大银行虽然迫不得已,但基本上也会跟随。

 

   所以我们可以讲:高房价的三座大山已经动摇

 

   以下是最新的关于银行首套存量房贷的每日经济新闻前几天报道:

  

 

1月1日之后,虽然总行仍未公开出台细则,但一些银行分行已经自行确立了给予存量房贷客户利率下浮30%的标准。银行方面表示,“现在不操作根本留不住客户,对总行也没法交代,当前银行最核心的目标即挽留客户。”

  在执行7折优惠时,大银行将重点关注客户的信用记录和风险度,中小股份制银行还关注客户对银行的整体贡献度。“现在各家银行的操作非常混乱,再加上舆论推波助澜,恐怕各家银行对(首套房)存量房贷的执行很快就会全部到底(按基准利率0.7倍执行)。”昨日,一股份制银行个贷部总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判断。

  保客户成首要任务

  一方面担忧留不住客户,一方面又担忧业务盈利受到太大影响,这样矛盾的心态正催生出银行内部一个新岗位。

  “我们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信息库,”昨日,一银行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即通过媒体和房产中介,收集同业在存量房贷业务上的操作办法,以使自己的操作方式不太过“另类”。

  在央行、银监会给予指导性意见前,四大行的操作方式一度被业界视为“行业标准”。昨日,本报通过客服电话从四大行获悉,目前中行的存量客户可到贷款经办行提交申请,如果审核通过,将可以享受7折优惠利率;建行方面则称,只要执行8.5折利率优惠、近两年内没有拖欠、违约等行为的客户可申请7折利率优惠;农行原有的政策是,满足条件的客户可自动7折优惠房贷利率执行;工行则表示目前仍在等待细则出台。相对于大银行重点关注客户的信用记录和风险度,中小股份制银行还关注客户对银行的整体贡献度。据媒体报道,浦发上海分行拟定的方案是,根据客户贷款金额以及家庭净资产确定房贷利率。其中,贷款金额500万、家庭净资产100万和50万,将成为分界线。

  “对银行的贡献度不仅体现当前在本行的金融资产,还可能是未来潜力客户,”上述银行个贷部总经理认为,类似标准不会强制执行,只要能够被银行认定为优质客户,应该都会给予最优利率。

  虽然银行方面认为,在给予0.7倍最大幅度优惠应该充分考虑客户的上述3项指标,但他们同时担忧,这一“底线”未来很难坚持。一银行个贷中心相关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抱怨,在当前舆论重压下,只要有部分客户享受到0.7倍利率,一开闸就很难再控制住,“类似的经验已经很多了。”

  微利时代留有“后手”

  此前,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表态,中国目前房贷余额有3万亿,如果均给予0.7倍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利润遭受的巨大挤压将不言而喻。

但在当前“保客户”的核心指导下,昨日多家受访银行均表示,一旦大家都把利率降到最低,即使盈利受损,银行肯定也会跟随着做,“否则房贷就做不下去。”

  银行可能受到多大损失呢?昨日有市场人士预测,截至2008年底,全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预计将突破3.6万亿。如果严格按照首套、普通型住房才能享受7折优惠利率,那么需要重新定价的存量规模大约为3000亿,按当前利差水平商业银行减收在15亿元左右。

除了直接的利差损失外,一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表示,如果央行继续降息,未来房贷业务肯定将进入一个“微利”时代。

  面对即将到来的微利时代,一些商业银行在给予利率优惠的同时也留有“后手”。上述银行个贷中心人士表示,目前有部分银行对转按揭形式转入本行的存量客户,虽然也给予0.7倍基准利率,但贷款合同以“1+N”的模式签,也就是说1年后利率是否仍旧下浮30%,需看当时的基准利率水平而定。

  据媒体报道,还有银行规定,但凡申请按0.7倍基准利率执行的存量客户,必须追签“附加条款”,即向银行承诺至少3年内不得提前还款,否则将以贷款余额的3%缴纳违约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