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痕
(2024-09-06 12:13:07)
标签:
杂谈 |
今天上班途中,看到几个老人在修剪绿化,在修剪绿化时,一位老人还不时对着完工的绿化拍照,我估计是包工头让干的,为的是防止老人偷懒,现在的技术真是发达,通过拍照留痕一下子就把人管住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器物愈来愈先进,先进到可以对人进行管理,甚至对人的行踪进行控制,器物特别善于对“偷懒”的人进行管控,这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其好处的,因为人对人的管理容易引起冲突,也容易疲劳和懈怠,有时,人管人还有人情成分,从而导致管理走型。引进器物管理就不同了,因为器物只认死理,在器物面前,童叟无欺,绝对公平。一段时间,大行器物管理之道,如引进上下班打卡器,开发APP,让人线上打卡等等,有据可查,让人无处可逃,你不服还不行。
说起来,在下也曾受命参与开发过一款APP,干什么用呢?让驻村扶贫干部天天拍照上传,而且,拍照背景必须要有村庄,最好与在地农民合影上传,我们想看到扶贫干部是否在现场,目的防止扶贫干部偷懒,有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天知道了。人到了,心不到,怎么办?不久这个APP就废了。
如今,留痕管理已经深入管理者内心,不但政府部门是这样做,甚至在企业,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工作上都能看到处处留痕的现象。前天去给车子加油,加油站有免费洗车,唉,洗车工居然每洗一辆车就拍一张照,我估计,洗车是计件工资制,洗一辆车给一份薪资,这个老板厉害,人不在现场,就能把员工管得定定的。
有些留痕就显得过了,我一位小友,在国企从事党建工作,此人要求上进,工作认真、主动。一天,我遇到到他,问他最近工作忙不忙,他说忙,我问他忙什么,他说忙留痕,我一下子就笑岔了气。我问他留什么痕,他说,中心组学习,他的工作是让人签到和拍照,拍照时还要清场,防止把烟灰缸拍进来,以免有碍观瞻;党支部和党小组组织学习都要拍照,有时就是为了摆个姿势,拍个照,学习不学习的,不重要,要的是留痕,此外,每天还要登记台账,我问这些给谁看,他说上级啊!我问他上级看吗?他说管他呢,没有这些就是不行。现在,留痕大行其道,去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先拍个集体照,表示来过了;去企业走访,必须拍照留痕,据说,企业很反感。
机关尤喜欢留痕管理,但过度留痕就是形式主义,中央意识到形式主义的危害,三令五申反对形式主义,但一些东西已形成惯性,改起来却不容易。我的一个领导告诉我,说他们单位专题召开布置反对形式主义的会议,非常吊诡的是,会上,仍然摆放席卡、组织签到,并拍照留痕,这些其实都是形式主义,看来,形式主义已深入骨髓,没有人有疑义。
古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确实,凡人经过之处总会留下些痕迹,有些伟大的痕迹供后世百代瞻仰,那是不经意间留下的,遂成不朽。但过度留名留痕只会让人讨厌,因为,许多时间浪费在这些形式上,一点用处也没有。
看来,反对形式主义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