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阅读明星

标签:
杂谈 |
不知道什么由头,这几年,各地开始重视阅读了,我们市里还成立了阅读领导专班,好似拿着鞭子,谁不阅读就用鞭子抽谁,继而便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评比活动,有最美藏书家庭评比,阅读推广人评比,书香单位评比,阅读明星评比,等等,花样经多了去了,令人目不暇接。政府对阅读这个完全私人化的东西操碎了心。也是啊,一个全民喜欢阅读的城市一定是有品味的城市,也是高大上的城市,谁不愿意自己的城市是这样的城市?
昨天看到一份表彰阅读先进的文件,居然在下也忝列其中,成了阅读明星了,顿时来了兴致,大笔一挥,在文件题头上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孙也在其列,惭愧、惭愧。办公室同事看到我这个任性的批语都笑岔气了。其实,之前人教处推荐时找过我,被我拒绝了,我说我不够格,让他们推荐其他人吧,他们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一个人,说人数不够,又回来找我,并且还把我大大恭维了一番,说单位数我读书多,我不当候选人就没人够格,再说,只是候选,能不能成为阅读明星还不知道,权当配合工作吧。禁不住他们软磨硬泡,我有点膨胀,居然就同意了。谁知事来了,得写1000-1500字左右的推荐语,别人又不知道我读的什么书,读了多少书,有什么收获,没办法,推荐语还得自己写,他们还推荐一人帮助记录,推荐语抄录如下:
某某(某某就是本人啦)喜欢读书、有读书习惯,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到今天。他觉得,读书要有条理有计划,要多读无用书,而不计功利。对某某来说,阅读给了他另外一双看待这个世界的眼睛,让他能用不同的目光丈量世界,从字里行间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的人们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虽有时沉重,有时轻松,有时欢愉,有时悲痛,但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他的内心总是感到无比享受。据某某年讲,他的年阅读量不低于50本,网上购书、图书馆借阅、友人赠书是其阅读书籍的主要来源。某某个人拥有的藏书在2000余册以上,尽管工作繁重,他总能挤出时间来享受阅读。
据某某讲,他的读书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他侧重于读一些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N•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等等;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主要侧重于读一些文化、收藏方面的书籍,同时,他也会购买一些有价值的旧书用来保护收藏;第三阶段是21世纪10年代至今,他的阅读方向更偏重于文学,在这一阶段,他注册了自己的新浪博客和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3月注册以来,已累计发表博文300多篇,博文中独特犀利的语言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周边同事、朋友的持续热情“打卡”,累计点击阅读量突破10万余次。某某的文章乍一看短小平淡,但简单的文字背后却能常常引起读者们的广泛共鸣,思考故事背后的哲理意义,给人带来无穷回味。
在某某的影响下,我单位已凝聚起滚烫的读书热情,而由读书热情所产生的“书香气”也在为部门工作注入了丰沛活力。我局崇文尚读的“书香氛围”正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渐彰显……正如某某所说的那样:“始终相信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
……………
推荐语假装是别人写的,并不感到脸红。对照推荐语,我当全国阅读明星也够格了,这简直就是笑话。
想不到,我们这个阅读办真是不负责任,也不来核实,就让我轻而易举的当上阅读明星了,我看了一下,全市一共有193人当上了阅读明星,我不能乱猜测,说多数如我这样的都不够格,好在没有物质奖励,只是虚荣而已,说白了,我等也只是配合主办方演一出戏罢了,当不得真。
这个社会就是,政府越是提倡什么,说明被提倡的东东就越弱,越不受人待见。当今的信息时代,阅读的渠道也多,碎片化阅读时间更多,也是一种主流的阅读方式,而抱着纸质书一本一本地阅读已是很奢侈的事了;不能说碎片化阅读不好,也不能说文本阅读就一定好,各人偏好不同,并不能断定谁优谁劣,关键是阅读对人在认知方面和思想层面有没有提升,这才是主要的。
不知道谁说过,世间第一等好事就是读书,我也想有这样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