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聪明是年轻人的宝贵品质”——访中国著名民族品牌“大宝”创史人武宝信(2)

(2018-04-17 06:52:12)
(文:蒙令华)

武宝信从小生活在北京,1949年上小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开始的,因此人生的轨迹有很多那个时代的色彩。比如1953年他升入初中时正好有了少先队,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加入了。他至今仍记得初一那年是在前门大街箭楼与解放军的联欢会上,他正式宣誓加入了少先队。他的哥哥由于学习成绩好、又遵守纪律,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很快就成为了少先队大队长;而武宝信从小学开始就表现出一种“不是太努力,但又处处有着小聪明、成绩也总是处在中游”的特点,所以只是当到了中队长。这种由老师给出的评价从小学、中学开始,一直延伸到了他上中专以后。
但现在回过头来,武宝信说:“我必须得给‘小聪明’翻案!我觉得对‘小聪明’不应当排斥、也不要打击!‘小聪明’对于一个学生、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宝贵的品质。后来我研究、发明那么多东西,都是当时受‘小聪明’启发延伸过来的!小聪明与大成就并不矛盾”。

“小聪明是年轻人的宝贵品质”——访中国著名民族品牌“大宝”创史人武宝信(2)

(担任北京露厂厂长期间的武宝信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作报告)

另外,武宝信到现在也特别反对死读书!他在采访时拿起身边的一本书举例说,像这么厚的技术书籍,我一夜可以看一本!他说,“这里有一个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的问题。有的人是从序言开始,一页页看下去,这样的学习方法是最笨的!我主要是先看大纲,看看这本书讲什么东西!然后重点的会细看一下,其他不太需要的主要看说了些什么就行。之后,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我心里就有数了。当我研究新产品的时候,我需要什么内容、需要什么知识,我就会想到哪本书有,然后马上去找到那本书。”“我的孙子明年考大学,我一点不像现在的家长们:孩子要考大学了就让他们在家里死读书。我跟孙子说,该看电视、玩游戏还是学习,你自己去掌握,自己管理好自己!”“不要让考大学成为负担。考上也好,考不上也好!关键在于你自己。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我认为现在的高考虽然在主流上没问题,但确实有很多家长太注重自己的面子了!”他还说,当年读书成绩优秀的哥哥毕业后进入社会,在事业上的成就却远远比不上成绩中等的自己,也是说明“死读书”是不可取的例子;另外有些家长过于看重分数,孩子上小学时就追求语文、数学“双百分”,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为此,他也提出和表达了“我对自己孙子的要求就是七、八十分,我看这对他就很好。他小学六年级时拿到了全国科技论文一等奖,尽管我不知道他写了什么,但从侧面说明他的兴趣比较广泛,这一点我是很认可的。要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一定不能靠死读书!”等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武宝信的“小聪明”在中学和中专时代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中学时代,他喜欢垒球运动,也喜欢航空模型和矿石收音机。因为缺少条件,他玩的垒球是用袜子做成的。而他感兴趣的航空模型,因为用的泡桐木只有在王府井的一家青年服务社有卖,为了早点买上,家里每天给他上学时买烤白薯当作早餐的3分钱,他常常连着一个星期都不舍得吃,凑够了就跑去买木头。有了木头,还得用胶水来粘起来。这方面,武宝信的“小聪明”就大大地体现了出来:他先去买回叫“香蕉水”的化学液体,然后到处搜集当时用化学材料“赛璐珞”做成的三角板、肥皂盒等,把它们溶解到香蕉水里面,就制作成了粘合力强又干得快的胶水!材料齐备后,他忙乎了几乎一整个晚上,第二天终于把航模飞机带到了学校,然后跟几个同学相约去天安门广场试飞。那种弹射式的航空模型,武宝信当时兴趣特别大,乐此不疲。记得有一次因为遇上上升气流,他的航空模型飞机居然飞走了,让他足足心疼了一星期。有了这样的经验,他后来坐飞机时常常会认真观察飞机的设计,然后去仔细琢磨、弄懂飞机设计和起飞的原理,还常常构思着怎样设计才更合理。
失去那架飞走的航空模型飞机后,武宝信又把心思都放在了矿石收音机上。其实武宝信上小学时就开始玩矿石收音机了,他玩的既有固定矿石,也有可调节的矿石。那一颗只有绿豆大小的矿石让他充满了好奇:在一个小小的管子里放上矿石,再加上收听的线圈和天线,居然就能收听到广播了!如果要做成可以调节的收音机,还得再加上一个电子管。需要的天线,武宝信就找来了废旧电话线,然后用竹竿挑到树上。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尝试着把电话线的表皮给剥去,结果发现不管是剥皮还是不剥皮,其实对收听效果并没有影响。
长期省钱玩航空模型和矿石收音机,不吃早餐的结果,是武宝信的健康也受到了影响。他在接受采访时自嘲地说:现在自己全身都是石头——胆、肾都是结石!

“小聪明是年轻人的宝贵品质”——访中国著名民族品牌“大宝”创史人武宝信(2)

(在广州接受企业聘书)

初中毕业后,武宝信考上了北京电力学校,在这里度过了四年的中专生活和青年时光。不过他坦承道,这四年的生活并不愉快。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为他的“小聪明”和在老师面前不乖巧、不听话。
当时的大中专学校考试采用苏联的“五分制”,一分到两分是不及格,三分及格,四分良好,五分优秀。武宝信不是那种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和打算考试得高分的学生,所以他平时交作业不仅不及时,有时干脆给忘记了;复习备考上晚自习的时候,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样一门心思地看书。相反,他到了中专时还是很热衷于玩矿石收音机,而且越玩越复杂。但他的成绩却始终保持在四分。原因就在于,他虽然在复习时不是那么投入,但上课时却特别认真,那双瞪着黑板的浓眉大眼让老师到后来谈起都印象深刻;而且,他的“小聪明”也帮助了他——有年元旦,本来每年都是由各个班先在自己教室举行晚会,两小时后再集中到食堂全校联欢。当天班里的晚会时,各个科的老师也会到教室里表演节目。那天物理老师说“我不会唱歌,就给大家做个试验吧。”结果物理老师拿了个杯子说要取半杯水,不许用任何工具,问大家怎么解决。没想到武宝信一听立即就答了出来——把杯子倾斜成45度角,按照这条线装的就是半杯水!这让那位物理老师对他大为赞赏!又有一次年终物理科目大考,采用的是口试,由学生先在外面等,然后每次进去6个学生,从老师面前的罐子里抽三道题目到课桌上准备,完成后口头回答。结果那一次武宝信抽到了三道题目,前面两道特别容易,他很快就回答完毕,第三道是关于电动机内阻的他却不知道了。结果口试回答时他如实回答,按理说他只能得四分,但那个物理老师对他印象特别深刻,就告诉他说“那个内阻可以忽略不计,是零”,所以也认可了武宝信的答案。结果这一次考试,武宝信的物理破天荒地拿了五分,让其他同学都感到惊讶!

“小聪明是年轻人的宝贵品质”——访中国著名民族品牌“大宝”创史人武宝信(2)

武宝信与原河北省委书记、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左)在一起

1959年,只有18岁的武宝信从北京电力学校毕业,这个并不太听话、在老师眼里算不上好学生的北京小伙,成了工作单位离家最远的一个,被分配去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西北电力设计院,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新里程。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后当武宝信在北京创办“大宝”并成名时,北京电力学校曾于1986年把他请回母校做了一次报告,他的班主任老师感到无尚光荣,讲座过程中一直陪着坐在武宝信旁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