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无理商家我鼓足勇气维权成功

原创
2017年9月3日,在荆州著名连锁超市负一楼的某品牌服装店,挑花眼的小张终于选中一件外套。在店员的不停美女美女的赞美声中,仓促付款而归。回宿舍后仔细臭美时却发现总有些不合身,于是第二天上午立即去该店退换。
服务员一听退货马上变脸:“店里所有衣服一旦售出概不退换,你这件衣服店里给的是优惠价,不能退换。”态度极其蛮横,小张尝试与其协商时,服务员却大声对她吵了起来。小张见服务员如此态度,便找到该超市前台退换货服务台工作人员过来协商。一个小时过去了,依然达不成结果。
小票上明明写着正价商品7天无理由退换,折扣商品限当日退换。该店服务员却坚决地说,“我们店有自己的规矩,一般不按这个小票来。你要看清楚小票,退换的意思不包括退,是对于新品只能换不能退,对于折扣商品没有退换服务。更何况小票写的折扣商品是仅限当日退换。你是第二天来的,你已经买了,只能自己想办法消费掉。”
小张认为,服务员并没有告知她所买衣服为折扣商品,也没有提前告知她店内商品一律不准退换。该店服务员对小票完全是曲解,违反了小票承诺的义务。小张于是拨通了消费者协会电话12315,工作人员告诉小张,按照小票内容,服务员并未尽到告知义务,小张完全有权要求退换货。
9月4日,小张找到曾经教学自己的法学院李老师,寻求解决方法,经过老师的几个计策。小张开始行动,一边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协会和工商局投诉,一边要求该店开发票。
在等待投诉处理结果中间,小张再次去该店,跟服务员交涉:“你们若坚决不退换,那我只好找消费者协会或者工商局来处理。这件衣服,店里还没有给我开发票,请给我补开发票。”没想到服务员的态度立刻转变:“那我们向上面申请下,你先看有无喜欢的其它款式,如果有我们给你换,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再给你申请退货。”战斗还没有开始,小张便成功地退掉了衣服。
通过上述事情,小张更加喜欢上了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识就是权利,知识也是财富。日常生活中此类小纠纷太多了,面对不良商贩,真是你“弱”他就“强”
——小纠纷维权能否有指南呢?下面摘自某法官朋友的个人跨省维权经历,看能否给相似遭遇的朋友有些启发:
【跨省医托与法律人维权】
上月岳父(60多岁)在上海长征医院就医时被医托骗至苏州昆山一家药店,以2598元的价格卖给其一堆“草药”。原本考虑到价款少、路程远、时间紧,不去追究。但一想到任由此等人专寻老弱病残者行骗,心中甚是愤怒。于是,今日我只身赶赴昆山讨要药款。
随身除了一张药店出具的增值税发票照片外,没有任何证据,“草药”也没带。
临行前做了三套预案:1.协商。以其是否有医疗许可、职业资格等准入条件为切入点,对其施压。2.投诉。详细查询了药监、公安等部门的位置和电话,以便第三方力量公权力部门快速介入。3.诉讼。尽管药店对面就是昆山法院的派出法庭,但这种方式是最不愿选择的。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药店附近。在对周边地理位置进行熟悉后,开启录音录像,进入药店与其交涉。药店有两层,一楼有一女两男,二楼坐着五六个衣衫不整、着白大褂的壮汉。我找到所谓的负责人后直接道明来意,要求全额退款。对方似有犹豫,我立即补充道,希望此事和平解决,也不惊动药监、公安等部门,我也不向相关部门投诉。
可能因为对方本身从事的是非法行为,对方犹豫后同意全额退款。拿到退款后我快速离开现场,前往1.5公里外的车站,一路张望,排除危险因素。
医托盛行,骗子当道。除了受害人防范意识不强外,更多的是医疗体制的问题。医疗社会保障缺失、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突出,为诈骗分子留下了生存土壤。尽管我个人将钱款全额要回,但一定会有更多的受害者没有去维权,或将有更多的患者被骗受害。
这家药店虽然位置偏远,但周围行政司法机关密布,旁边也有巨幅防骗宣传海报,为什么这些诈骗分子悠然自得地进行诈骗活动?待我抽得片刻空闲,再向当地部门投诉,投诉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