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市场开拓的时机
(2012-10-30 09:54:24)
标签:
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乐视杂谈 |
分类: 互联网热点关注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
近日,乐视高调宣布准备进军电视机市场,推出自主品牌电视机“乐视TV超级电视”,预计未来9个月内完成产品化推向市场。
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9月网络视频的总覆盖人数为2.87亿人,而在暑期档的七、八两月,网络视频月度总覆盖人数更是超过三亿人,急速扩张的用户群体让互联网企业将目光投向互联网电视,而这一市场也更具发展潜力:
首先,从用户接受角度说,用户逐渐习惯于网络视频的收看方式(自由选择内容、时间、进度),同时受到电脑屏幕难以成为家庭娱乐终端的限制,因而互联网服务形式和内容接入到电视屏幕,将成为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的中国居民的重要潜在需求。
其次,从厂商角度看,苹果生产手机和平板电脑、亚马逊推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这些公司成功的实现了从硬件销售到互联网软件服务的整合业务,进而发展成为平台级的企业。电视作为最重要的家庭信息接收和娱乐终端之一,未来自然也会延续这一模式。也就是由服务带动硬件销售,通过硬件销售来形成平台优势,反过来增加用户对自己服务的使用,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互联网公司做智能电视,最终也是形成这样的盈利模式。
自11年末广电总局对互联网企业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后,今年就有多家互联网企业和牌照方建立了合作,准备进军这一领域。谷歌、苹果等国外互联网巨头也都开始有所动作。然而,与乐视高调推出互联网电视产品的姿态相对照的是,苹果这个已经发展出成熟平台、储备了丰富影视内容的企业,目前只推出了机顶盒类的产品,虽然苹果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的意图已经十分明确,但是其电视终端产品仍然处于开发过程中,显示出其在互联网电视的产品形态、定位、生态系统构建等问题上还在继续研究的过程中。相比之下,乐视所处的中国互联网环境更不乐观。
从乐视的发布会看,其提供的信息主要在于,未来推出的电视产品将与乐视的正版影视剧内容捆绑,其商业模式将是“硬件销售+内容升级”,要完整做“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产业链。可以发现这些依然停留在概念层面,实质信息不多,而这些概念已经被业内讨论很久了。毕竟,从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理念到实际产品的推出和模式的成熟,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首先看软件是否能刺激硬件的销售。乐视如何在电视这一高度成熟的市场上和其他传统电视厂商竞争?当然是其“互联网”功能。然而互联网特色还难以成为刺激消费者购买电视的因素。从互联网应用的角度看,目前针对电视平台开发的应用十分有限,从消费者的观念看,电视具备互联网功能还只是一个噱头,互联网功能短期内不会成为影响消费者选购电视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第一,乐视需要长期的时间来培育相关的市场;第二,这段时间内,如果互联网功能无法吸引消费者,那么是否意味着乐视需要和传统电视厂商比拼价格、功能、质量、销售渠道?显然在这些问题上乐视无法和传统电视厂商竞争。
其次来看硬件绑定平台后是否能够推动内容和服务上的营收。在这一点上乐视TV面临的仍然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中国网民不愿意为网络服务和内容付费,这一点不会因为内容和服务从电脑屏幕转移到电视屏幕上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乐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用免费策略来积累用户。
总之,9个月后乐视将以第一批开拓者的身份进入到互联网电视的市场中,试图抢占先机,其扮演的将是市场培育者的角色,然而以当前的市场环境看,这一开拓的时机显然还不够成熟,更加实际的做法依然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牌照商和硬件厂商尝试以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市场的基础要素,培育用户,进而互联网企业再考虑向产业链其他方向延伸。
(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http://www.cnidp.cn/;http://互联网数据.中国)——免费、开放的第三方互联网统计数据资源,欢迎注册使用,数据引用请注明出处)